顶点小说网 www.ddshucheng.com,布拉格之夜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那一刹那,整个大文明时代的光影在四周游走,而我们在那一刻也走进了方先生的学问殿堂。
大抵只能如此自我安慰。
到丽江的第二天原本是安排去古城,但是在去古城的路上丽江的朋友建议我们去黑龙潭看一看。我对这里的风景名胜谈不上熟悉,更谈不上知道哪儿该去哪儿不该去。于是就跟着他们在黑龙潭停了车。这个公园看起来并不奢华,也不张扬。当我走到里面的时候,发现里面竟然是一派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丝毫没有一丝少数民族园林的风格,与我在版纳看到的具有极为浓厚的缅泰风情的公园判若两者。两排百年古木在天空中撑起星星点点的天空,浓浓的文化气息和人文气质在整个建筑群中形成一种极强的文化重压。
当我赶到黑龙潭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极为朦胧的早晨,一切的山水树木都在一片雾色中变得有些遥不可及,古城的童话和沉甸的文化冲击已悄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极为恬静的环境,花草芬芳,水天一色。濡湿的路面上行人的足迹留下一串透明并且清晰的印记,远处雪山在雾霭中显得如是暧昧。近处白色的拱桥颇有颐和园的风味,而清澈的湖水却映照出无穷的景致。四周的气氛让人感觉到身处于故苏或是江浙的某一个去处,游人如织,春风醉人,仰观秋水长天,甚是一片祥和。
很多文化学者都有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有山水的地方没有文化氛围,比如说漓江,比如说天池。因为所有的华丽的山水或是繁华的市井都不存在与真正文化的沉淀,因为更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气质都是一种违背,因为越是华丽越是美丽的山水,他们受到人文气质的影响越少,自然就缺少人文环境的沉淀和熏陶。
关于这种观点我一直不能真正的苟同,我曾经在很多人面前表述过我的这种观点,那就是有人文气质的地方必有风景,当这个风景的关注程度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人文气质的一种沉淀。
得月楼是玉泉公园的胜景所在,整座气势磅礴,恢宏张扬。当我漫步在拱桥之上的时候,所有的倒影在水面上变得如此清澈而不失摇弋之美,一切的风景都变成一片片精致的影像。
而得月楼正在这片有着悠久历史和博大的人文气质的水潭中心,脚下的流水发出舒畅的声音,而天空却是无比的灿烂和明媚。季节虽是炎炎夏日,但身旁的一切是如此的安逸祥和。
当我拾级登楼,临高凭栏的那一刻,四周风物尽入眼帘。左边古木荫蓊中楼阁依旧露出让人惊羡的影像,新辟的象山盘路蜿蜒起伏,或远或近,而路随景绕,景随路展的气势的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玉带桥宛如长虹卧波,与一文亭的耸然峙立一起在湖上映射出斑斓的倒影,影影绰绰的倩影霓裳在眼前挥之不去,风物的奇彩。线条的起伏,气局的畅达,让我有置身事外的超然之感。
当我穿过得月楼回廊的时候,我忽然看到一块已然久远的木牌,上面的字迹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在看到字牌那一刻,文化的重压再次让我喘不过气来,上面只有粗糙的一排宋体字,历史学家方国瑜之墓。
如果说大师的故居是需要修缮的话,那么再说他的墓地也需要修缮这个显然是非情非理。而大师的归土之处正是一片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水之地,我想,这也是大师和这个公园的一种同幸。但是我在整座公园苦苦追寻良久,居然没有找到大师的安身之所。
我询问了相当多的店主和导游,他们都一无所知。他们只能告知我们里面有一些抗日烈士纪念碑,当那些店主很好心的把我们带到那些纪念碑前的时候,我们突然无语,诚然抗日烈士功彪后世,但是方国瑜先生的墓碑也不至于会到了不被人所知的地步。这种文化的气质丢失和断层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当我走出整座公园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在后门也有一块木牌:历史学家方国瑜之墓。
原来整座公园就是方先生的立命之所,在那一刻,我恍然大彻大悟。
如果说整座古城作为方先生的安身之所的话,那么整座奢侈的公园成为方先生的立命之地我想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一位历史学家,他能够在喧哗的人世间诞生,在山水之间悄然隐没,他是高明的。
在云南之行的另外一站西双版纳,我曾经也参访过一位学术大师的墓地,他的骨灰和一棵树木放在一起。那棵树木现在已经是参天大树。他就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蔡教授是西双版纳的发现者与开拓者,而方先生在丽江古城却也做出了奠基人的贡献。这两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学术大师都有着相同的终结方式,一个把自己的骨灰放在植物园的树下,现实的警示世人生命的价值,而另一个则是把自己的遗骸放在山清水秀的历史公园里面,浪漫的告诉后人灵魂的意义。这两位文化大师无论是生前的研究学科还是身后的处理方式都完全是大相径庭,但是他们却是真正的做到了让自己的价值和整个社会的价值高度的统一起来,说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
的那一刹那,整个大文明时代的光影在四周游走,而我们在那一刻也走进了方先生的学问殿堂。
大抵只能如此自我安慰。
到丽江的第二天原本是安排去古城,但是在去古城的路上丽江的朋友建议我们去黑龙潭看一看。我对这里的风景名胜谈不上熟悉,更谈不上知道哪儿该去哪儿不该去。于是就跟着他们在黑龙潭停了车。这个公园看起来并不奢华,也不张扬。当我走到里面的时候,发现里面竟然是一派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丝毫没有一丝少数民族园林的风格,与我在版纳看到的具有极为浓厚的缅泰风情的公园判若两者。两排百年古木在天空中撑起星星点点的天空,浓浓的文化气息和人文气质在整个建筑群中形成一种极强的文化重压。
当我赶到黑龙潭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极为朦胧的早晨,一切的山水树木都在一片雾色中变得有些遥不可及,古城的童话和沉甸的文化冲击已悄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极为恬静的环境,花草芬芳,水天一色。濡湿的路面上行人的足迹留下一串透明并且清晰的印记,远处雪山在雾霭中显得如是暧昧。近处白色的拱桥颇有颐和园的风味,而清澈的湖水却映照出无穷的景致。四周的气氛让人感觉到身处于故苏或是江浙的某一个去处,游人如织,春风醉人,仰观秋水长天,甚是一片祥和。
很多文化学者都有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有山水的地方没有文化氛围,比如说漓江,比如说天池。因为所有的华丽的山水或是繁华的市井都不存在与真正文化的沉淀,因为更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气质都是一种违背,因为越是华丽越是美丽的山水,他们受到人文气质的影响越少,自然就缺少人文环境的沉淀和熏陶。
关于这种观点我一直不能真正的苟同,我曾经在很多人面前表述过我的这种观点,那就是有人文气质的地方必有风景,当这个风景的关注程度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人文气质的一种沉淀。
得月楼是玉泉公园的胜景所在,整座气势磅礴,恢宏张扬。当我漫步在拱桥之上的时候,所有的倒影在水面上变得如此清澈而不失摇弋之美,一切的风景都变成一片片精致的影像。
而得月楼正在这片有着悠久历史和博大的人文气质的水潭中心,脚下的流水发出舒畅的声音,而天空却是无比的灿烂和明媚。季节虽是炎炎夏日,但身旁的一切是如此的安逸祥和。
当我拾级登楼,临高凭栏的那一刻,四周风物尽入眼帘。左边古木荫蓊中楼阁依旧露出让人惊羡的影像,新辟的象山盘路蜿蜒起伏,或远或近,而路随景绕,景随路展的气势的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玉带桥宛如长虹卧波,与一文亭的耸然峙立一起在湖上映射出斑斓的倒影,影影绰绰的倩影霓裳在眼前挥之不去,风物的奇彩。线条的起伏,气局的畅达,让我有置身事外的超然之感。
当我穿过得月楼回廊的时候,我忽然看到一块已然久远的木牌,上面的字迹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在看到字牌那一刻,文化的重压再次让我喘不过气来,上面只有粗糙的一排宋体字,历史学家方国瑜之墓。
如果说大师的故居是需要修缮的话,那么再说他的墓地也需要修缮这个显然是非情非理。而大师的归土之处正是一片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水之地,我想,这也是大师和这个公园的一种同幸。但是我在整座公园苦苦追寻良久,居然没有找到大师的安身之所。
我询问了相当多的店主和导游,他们都一无所知。他们只能告知我们里面有一些抗日烈士纪念碑,当那些店主很好心的把我们带到那些纪念碑前的时候,我们突然无语,诚然抗日烈士功彪后世,但是方国瑜先生的墓碑也不至于会到了不被人所知的地步。这种文化的气质丢失和断层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当我走出整座公园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在后门也有一块木牌:历史学家方国瑜之墓。
原来整座公园就是方先生的立命之所,在那一刻,我恍然大彻大悟。
如果说整座古城作为方先生的安身之所的话,那么整座奢侈的公园成为方先生的立命之地我想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一位历史学家,他能够在喧哗的人世间诞生,在山水之间悄然隐没,他是高明的。
在云南之行的另外一站西双版纳,我曾经也参访过一位学术大师的墓地,他的骨灰和一棵树木放在一起。那棵树木现在已经是参天大树。他就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蔡教授是西双版纳的发现者与开拓者,而方先生在丽江古城却也做出了奠基人的贡献。这两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学术大师都有着相同的终结方式,一个把自己的骨灰放在植物园的树下,现实的警示世人生命的价值,而另一个则是把自己的遗骸放在山清水秀的历史公园里面,浪漫的告诉后人灵魂的意义。这两位文化大师无论是生前的研究学科还是身后的处理方式都完全是大相径庭,但是他们却是真正的做到了让自己的价值和整个社会的价值高度的统一起来,说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