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www.ddshucheng.com,布拉格之夜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商业化是戏剧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话剧雷雨在全国公演之后引发了中国的“话剧热”著名演员濮存昕和田海蓉等的精彩出演无疑是该剧的重要看点。商业化的运作可能会在某个程度上降低其文学性和艺术性,但是文学性艺术性兼顾的商业化也并非不可以。目前各种文学表现形式基本上都能和商业进行有机结合,并出现了新的繁荣,戏剧当然也可以。

    说到戏剧的商业化,这个话题目前已经不限于戏剧业内的专业话题了,而是涉及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一个全新观念。商业戏剧除了票房外,同样存在着将价值空间最大化,在票房以外实现利润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和好莱坞大片一样,一部商业元素丰富的舞台剧,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有效的商业载体和广告载体。

    并非很多学者所说,戏剧的商业化就等于戏剧抛弃了文学性和艺术意义。粤剧是戏剧商业化的典范之一。艺术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商业戏剧占戏剧的很大比重,其目的就是赚钱,甚至没有谋求赞助的资格,就像百老汇戏剧等。在中国,戏剧的现代商业化已经开始了实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普遍在全国开展。比如说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在商业空前的开发上可以说是成功典范。他们不仅赢得了北京现代汽车的冠名赞助,中国联通还赞助了大量的cdma手机,只要购买280元以上门票的观众都可以免费获得一部cdma手机;更重要的是,海外招商也获得非常好的效应,埃及很多工艺品公司都纷纷赞助,把埃及特有的各种小工艺品带到了中国。由于商业价值的扩大化开发,使得阿依达大大降低了演出成本,演出门票的定价也得以一降再降,最高票价从最初定位的3800元,直降到最后的1800元,观众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戏剧也获得了充分的接受和社会效应。

    综上所述,当下中国的戏剧如果要发展,必须要以戏剧的改革为先,这种改革,不是表层的某个剧目的宣传,而是兼顾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体系重构,从剧本创作、到与媒体的合作再到商业化。这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但是也是百年中国戏剧获得复兴的必经之路。

    三、光明的前景:中国戏剧走向复兴的可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出现了很多的新剧,这是由于不同的剧种相融合的结果,这是戏剧繁荣的一个表象,而想中国戏剧的下一轮复兴,必定是更多的剧种出现。这种出现,是戏剧和电影、和电视、和评书、甚至是和各种文学艺术样式融合的结果。

    在最近五十年里,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地方戏的规模化诞生和改革。黄梅戏、粤剧、楚剧、评弹、京剧等各种剧目都进行了深入而又细致的改革,并衍伸出了相当多的其他剧目。而长江流域的剧目,则是一条极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戏剧群体。

    2004年11月,来自国家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调研专家评估委员会的专家和江苏、上海、安徽、湖南、湖北、重庆、四川、青海、江西等9省市的戏剧家协会的戏剧专家齐聚张家港,关于长江流域的戏剧发展,正式提出了关于长江流域戏剧商业化的意见。这个意见被作为一个文件的形式公开了出来,名字叫作长江流域戏剧发展战略联盟宣言。宣言中说明,决定构建长江流域戏剧发展战略联盟,共同致力于长江流域戏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加强有效合作,开拓长江流域戏剧艺术合作的新机制和新局面。以后将每两年举行一次“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同时举办“长江流域戏剧艺术国际论坛”

    无疑,这为中国戏剧的一个重头的长江流域戏剧在这个会议之后会按照宣言所规定的既定目标发展。商业化首次被列入政府扶持的会议备忘,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戏剧史的一个转折。群策群力的会议让长江流域戏剧界在戏剧危机的时候有了好的前景。那么其他地方的地方剧呢?

    辽剧是东北最大的戏剧流派之一,与龙江戏和吉剧并称东北三大戏剧。辽剧又是年轻的,它在2002年1月才正式宣布成体系。但是这个富有生命力的新剧种很快就在辽宁甚至东北产生了轰动效应,他们利用现代音乐和极富当下价值的戏剧剧本来编演辽剧。这种高雅而不曲高和寡,广泛但不低俗的模式很快在国内戏剧界获得了相当高的知名度。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先生把这种成功经验归结于“文学剧本与音乐唱腔的艺术探索是重中之重”

    最先市场化的粤剧在当下这个时代也陆续进行了一些改革“让戏剧走向大众视野”是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戏剧专家吴惟庆先生对于粤剧喊出的口号和要求。按照目前粤剧的一些表现形式来看,这个要求正在逐步达到。

    “为广东戏剧,应该在岭南特色方面做得好些,要把岭南风格展现在舞台上,比如广东的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还有,我认为,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卓越的中青年戏剧人才,以及从外面吸引更多的人才。”是吴惟庆先生一直以来的观点,在珠江流域戏剧界中,粤剧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但体现在获得的奖项上,更是体现在对于群众的广泛接受上,这种广泛接受,本身就是建立在一种“按照市场的机制来运行”、“现在广告越来越多,说明了戏剧逐步走向市场这一良好势头”这些具体的商业化运作上的细节程序。

    走向商业化的戏剧不是盲目的商业化。无论是美国的百老汇还是法国、俄罗斯这些戏剧大国,戏剧无一不是走向商业化的,这种商业化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先进性的表现,回顾中国百年戏剧发展,从晚清时代,戏剧就是一种商业化的开始。大量的王公贵族用钱“捧角”丰厚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中国京剧一出现就遇到了中国戏剧史上难得的繁荣。文化和经济的结合,其本质并不会削弱文化的特性与强调其功利性,而是会催化文化的发展。戏剧作为一种拥有广泛接受者的载体,会受到信息时代商业的需求,在这种前提下,商业会使整个中国戏剧走向不久的复兴。

    多媒体是戏剧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但是这种支撑无疑会消解戏剧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但是进入商业化之后的戏剧与多媒体结合完全可以消除这种可能。在中国戏剧的下一轮复兴,唱主角的肯定是各种媒介和戏剧的结合,单纯而又传统的戏剧已经不能满足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戏剧的发展和要求。

    英国站台之家剧团的多媒体戏剧天花与热狗是多媒体戏剧的圭臬之作,2004年11月在北京上演之后就获得了北京观众的广泛认可。在中国的戏剧理论界,这种表演模式也获得了好评,著名戏剧理论家孟京辉先生如是评价这部戏剧“这部戏是形式就是内容,二者得到完美统一。体现了人的内心变成现实,现实变成想象,想象变成梦境。”、“就是这种说不清的、云里雾里的东西才有戏剧张力。”

    多媒体与戏剧的合作被认为是戏剧获得新生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并不是虚夸。因为在多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已经走入了大众视野。多媒体作为一种大家都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很快能让戏剧这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获得恒久的生命力。

    在此之前,中国戏剧界曾经有过两次论争,即“中国戏剧命运”和“重建中国戏剧”的论争。在这个论争当中,贯穿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不能就戏论戏,要跳出戏剧这个圈子看戏剧。在新的戏剧理论家眼里,中国的戏剧正在进行一场“‘史可法’式的、西绪弗斯式的坚守”这种坚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于多媒体是否介入戏剧的质疑。

    多媒体戏剧(网络戏剧、交互戏剧)在本世纪的出现,实际上已经在国际上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观。但是保留了戏剧的当场审美性和角色扮演性——即互动性和角色性这两个重要审美因素。“演员”可以虚拟“观众”变成玩家,现场变成遥控,空间可以赛博,戏剧不再局限于真人和舞台,演员和观众也可以合二为一。这一切,在高科技和数码技术的引领下,已经和正在变成现实。

    广义上多媒体戏剧实际上包括电影、电视剧等这些主流表现形式。我们可以这样说,戏剧的危机是传统戏剧的危机,而不是多媒体戏剧的危机,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只有对传统的戏剧进行改革。这个改革,不是电影和电视剧对于传统戏剧的替代,而是传统戏剧自身的从“输血”、“换血”再到“造血”的过渡。这个过渡会使戏剧焕发出不止是生命力的力量,而是一种强大的影响力,这个影响力,归结于戏剧的本身的艺术渗透性和“侵略性”这个力量,是无穷无边的。

    如果从戏剧文学的发展来考察中国戏剧的前景,仍旧是一个热门并富有希望的话题。1999年4月,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戏剧家协会、汕头市文化局共同主办的“全国戏剧文学研讨会暨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汕头年会”在汕头市举行。这个会议距今已经有六年时间,但是这六年时间里,这个会议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戏剧文学低谷的现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戏剧文学对整个戏剧事业的发展,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戏剧文学必须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尤其是市场经济的挑战,积极响应当代观众对戏剧的审美期待,创造出不输于先人和无愧于时代的精美作品,才有可能令戏剧从低谷中走出来”

    尽管中国的戏剧起源于阳春白雪式的需求,但是之后的京剧和各种戏剧已经在慢慢消除这种现象。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中国的戏剧经过改革之后获得了青年观众的肯定。这是目前中国戏剧对于青年观众的一个尝试。比如说吴江县演出的京剧图兰朵公主加入芭蕾、歌剧、流行音乐等元素;而浙江小百花的越剧藏书之家和上海越剧院的越剧家在亮相七艺节舞台之前,也已经在浙江和上海的大学校园进行了巡回演出,并根据青年观众的反应,对演出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修改。在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下,一些生存境遇更加艰难的地方小剧种也尝试改进舞美、灯光、音乐和配器,吸引年轻观众,从而获得更多的观众群,某些小剧种甚至因为这种“吸引”成为了全国或是地方的文化热点。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戏剧光辉前景的一个管窥。

    中国的青年接受者是一个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自然而然,青年观众会成为戏剧观众的主流。而目前某些戏剧经过商业化、体制改革以及多媒体渗透的尝试获得的成功和社会关注表现了一点:中国的戏剧目前遇到的困境和挫折是暂时的,在中国这个戏剧大国,只要戏剧找到了观众心态和社会需求的切入点,中国戏剧完全有理由获得再一次的辉煌和高潮。

    参考资料:

    1.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日)中山郎等 雾里观花:中国的戏剧可能性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3.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4.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5.高行健、林兆华关于绝对信号艺术构思的对话,收入探索戏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6.王新民中国当代戏剧演变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7.傅翔 戏剧创作的歧途与没落[j]文艺评论2005。2

    8.孟繁华中国戏剧的现代转换[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

    9.水晶中国戏剧的三重困境[j]艺术评论2005

    10.董健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戏剧[j]南方文坛2001

    11.丁涛“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现状的几个基本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2004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