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dshucheng.com,长平魂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浩如烟海的外国名家的作品,我通常的习惯是,看他的代表作或他的成名作。所以莫泊桑的项链是在初中时课本上读过的,他的影响不再言说。而他的成名作羊脂球是在做文学梦开始后,借读的,我清晰地记得是一本没有封面的书,书的边沿已经发毛,损坏比较严重。我想我对这本书的记忆是如此清晰,肯定是对莫泊桑的崇拜。最近一位网友的提示,我读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觉得,好的、经典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作品永不会过时,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一篇小说。
我父亲是一个富有的家庭,我的叔叔过于奢华,把父亲该继承的那份也挥霍掉了,家里把他送到了美洲。后来叔叔来信说,他赚了一点钱,希望能够赔的偿对我父亲造成的损失。我的家庭为此而充满了希望,姐姐婚姻也为此确定了。(从姐姐的婚姻这一点可以看到世相的浮俗,不光我的家庭如此。)当我的家庭对此充满憧憬的时候,一次船上的旅游,却意外的见到了叔叔。一个穷困潦倒的在船山卖牡蛎的老头。看到这的时候,我对叔叔这个人充满了同情,叔叔毕竟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不然他不会写信说挣钱赔偿哥哥的损失。
小说并没有按惯常的思路往下走,当父亲在轮船上见到久别的、他的弟弟时,他没有激动,没有相逢的喜悦。我的父母、亲甚至大惊失色。为什么如此的惊慌,当然除了赔偿钱财的希望化为泡影骤升愤怒以外,其次是一旦让未来的姐夫知道,可能姐姐的婚事也会成为泡影。更重要的是他的贫穷。
小说笔锋一转,连钱也不敢付了,只有让“我”来付。小说的意义也就此凸现出来。亲情、血缘已经荡然无存了,剩下赤裸裸的现实,事态如此的炎凉。
其实小说还可以往另一个方向走,但那可能是一篇庸俗的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让我联想到,一个真正的作家,它是向善的,没有善良,没有一颗敏感、敏锐的心,你无法在令人感到厌倦的、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本质,和生活的终极意义。
回到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年老的父母,儿孙满堂,却不愿有人抚养,真正的原因不是贫穷,是人性中的那份贪婪,我们多少的公仆,贪污那么的钱,除了为自己,还为儿孙们着想。要知道,这些公仆们应该说都是社会的精英,社会的栋梁,甚至是社会的脊梁。这些脊梁都软了,这个社会的架构能稳固吗。
这是我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如果文学的一点教化的功能都丧失殆尽,文学还有它存在的意义吗。可在我们的文坛,许多大碗级的作家,已经背离了一个作家的本质,我理解的作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社会尊称为作家为灵魂的工程师。我觉得像莫泊桑这些作家,能够对得起这一称号。而我们的有些作家已经沦落为写手,把写作成为一种赚钱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前些时间争论的作家要不要让国家养着,看来有这个必要,但是被豢养着的作家会出现吃人家的嘴软的情况,而在作品中会表现出严重缺钙。这又是一对矛盾。看来,能承担起作家这个称号的只能是民间的在野派了。
莫泊桑的小说,已有一百多年了,今天读来并没有隔世之感,就像给你讲述一个昨天的故事。看来从古到今,人性中的盲区是很难进化的。这种基因不会变异,并且会象癌细胞一样难于克服。好在,社会还有向莫泊桑这样的傻瓜,给了他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不过我也接过了这十个铜子,这十个铜子的含金量较高,我会小心翼翼的拭去表层的污垢、灰尘,将它擦亮,让它释放出原有的金子般的光辉,让他闪闪发亮,并将它珍藏于胸间。
2007年2月21日星期三(农历初三)
对浩如烟海的外国名家的作品,我通常的习惯是,看他的代表作或他的成名作。所以莫泊桑的项链是在初中时课本上读过的,他的影响不再言说。而他的成名作羊脂球是在做文学梦开始后,借读的,我清晰地记得是一本没有封面的书,书的边沿已经发毛,损坏比较严重。我想我对这本书的记忆是如此清晰,肯定是对莫泊桑的崇拜。最近一位网友的提示,我读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觉得,好的、经典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作品永不会过时,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一篇小说。
我父亲是一个富有的家庭,我的叔叔过于奢华,把父亲该继承的那份也挥霍掉了,家里把他送到了美洲。后来叔叔来信说,他赚了一点钱,希望能够赔的偿对我父亲造成的损失。我的家庭为此而充满了希望,姐姐婚姻也为此确定了。(从姐姐的婚姻这一点可以看到世相的浮俗,不光我的家庭如此。)当我的家庭对此充满憧憬的时候,一次船上的旅游,却意外的见到了叔叔。一个穷困潦倒的在船山卖牡蛎的老头。看到这的时候,我对叔叔这个人充满了同情,叔叔毕竟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不然他不会写信说挣钱赔偿哥哥的损失。
小说并没有按惯常的思路往下走,当父亲在轮船上见到久别的、他的弟弟时,他没有激动,没有相逢的喜悦。我的父母、亲甚至大惊失色。为什么如此的惊慌,当然除了赔偿钱财的希望化为泡影骤升愤怒以外,其次是一旦让未来的姐夫知道,可能姐姐的婚事也会成为泡影。更重要的是他的贫穷。
小说笔锋一转,连钱也不敢付了,只有让“我”来付。小说的意义也就此凸现出来。亲情、血缘已经荡然无存了,剩下赤裸裸的现实,事态如此的炎凉。
其实小说还可以往另一个方向走,但那可能是一篇庸俗的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让我联想到,一个真正的作家,它是向善的,没有善良,没有一颗敏感、敏锐的心,你无法在令人感到厌倦的、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本质,和生活的终极意义。
回到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年老的父母,儿孙满堂,却不愿有人抚养,真正的原因不是贫穷,是人性中的那份贪婪,我们多少的公仆,贪污那么的钱,除了为自己,还为儿孙们着想。要知道,这些公仆们应该说都是社会的精英,社会的栋梁,甚至是社会的脊梁。这些脊梁都软了,这个社会的架构能稳固吗。
这是我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如果文学的一点教化的功能都丧失殆尽,文学还有它存在的意义吗。可在我们的文坛,许多大碗级的作家,已经背离了一个作家的本质,我理解的作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社会尊称为作家为灵魂的工程师。我觉得像莫泊桑这些作家,能够对得起这一称号。而我们的有些作家已经沦落为写手,把写作成为一种赚钱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前些时间争论的作家要不要让国家养着,看来有这个必要,但是被豢养着的作家会出现吃人家的嘴软的情况,而在作品中会表现出严重缺钙。这又是一对矛盾。看来,能承担起作家这个称号的只能是民间的在野派了。
莫泊桑的小说,已有一百多年了,今天读来并没有隔世之感,就像给你讲述一个昨天的故事。看来从古到今,人性中的盲区是很难进化的。这种基因不会变异,并且会象癌细胞一样难于克服。好在,社会还有向莫泊桑这样的傻瓜,给了他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不过我也接过了这十个铜子,这十个铜子的含金量较高,我会小心翼翼的拭去表层的污垢、灰尘,将它擦亮,让它释放出原有的金子般的光辉,让他闪闪发亮,并将它珍藏于胸间。
2007年2月21日星期三(农历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