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dshucheng.com,苍白的芦苇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据有关数字统计:山东省近几年艺术类考生人数年年都在攀升:2002年为3。2万人,2003年5。6万余人,2004年9。3万人,2005年达到创纪录的14。6万人。2006年达到16万。
艺术类考生的增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从思想意识来说,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封建社会从艺的人员被视为下九流,新的时代赋予从事艺术的人员新的社会地位,影视演员成为明星,也成为全社会的宠儿,除了头上罩一圈光环外,甚至还形成一个小小的特权阶层:享受丰腴的物资生活,连生孩子都可以不受我国基本国策的限制,属于有特殊贡献类的艺术家。全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来了个大转变。
从客观现实看,近几年我国高校的扩招政策,使大学教育从精英文化走向大众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更高级的教育,虽然教育经费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家庭的重要开支,并有点不堪重负之感,但中国人的特有的护犊情深,让他们不计血本让儿女成才。
而艺术类专业的扩招更是汹涌而来,放眼望去,现在哪个高校没有个艺术专业,而且专业时髦极具诱惑力。现在各行各业不管干什么收费时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以什么养什么”比如以会养会,以刊养刊等,我想学校也会是以校养校的套用这一句式一下吧。可以不客气地说,一些高校在招生时,考虑的不是自己是否拥有相应的办学条件、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是短效的追逐物资利益的结果。
一个艺术类考生比普通考生一年要多收不少费用,有关资料表明:一般的艺术本科生每年学费就10000多元,广东、四川个别学校,每年学费高达15000-18000元。2005年中央美院出版设计专科专业每年学费高达19000元,是一个普通专业学费的5倍。2005年艺考,我省某高校仅报名费就有400多万元进账。今年16万考生,报名费就更加可观了吧。
山东是生源大省,很多高校都愿意从山东招生,特别是艺术类考生,更是受到外省高校的青睐“不用担心学生欠费”这是去年参加艺考的一个考生说到自己报考外省艺校的优越条件时说的话。是啊,哪个学校也不希望招收的大学生都是贫困大学生,绿色通道的珍贵在于它不是不计条件的开放。
大学教育还是一种有选择的教育,社会财富分配还仰仗于一纸文凭作为标准,现在的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大,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用高考的标准答案来衡量优劣,艺考中一部分考生并不是出于爱好,而大部分的原因是为了得到进入高等学府的通行证,不得不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原以为这里远离高考分数的限制,是一片开阔地,不想万众同心,艺考又成了新的独步桥:录取比例低、收费高、就业压力更大
高校和考生同时想出这么个无可奈何的夹缝中的生存之道,倒也相得益彰,只是四年后踏入社会的学子们将要分享另一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
据有关数字统计:山东省近几年艺术类考生人数年年都在攀升:2002年为3。2万人,2003年5。6万余人,2004年9。3万人,2005年达到创纪录的14。6万人。2006年达到16万。
艺术类考生的增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从思想意识来说,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封建社会从艺的人员被视为下九流,新的时代赋予从事艺术的人员新的社会地位,影视演员成为明星,也成为全社会的宠儿,除了头上罩一圈光环外,甚至还形成一个小小的特权阶层:享受丰腴的物资生活,连生孩子都可以不受我国基本国策的限制,属于有特殊贡献类的艺术家。全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来了个大转变。
从客观现实看,近几年我国高校的扩招政策,使大学教育从精英文化走向大众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更高级的教育,虽然教育经费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家庭的重要开支,并有点不堪重负之感,但中国人的特有的护犊情深,让他们不计血本让儿女成才。
而艺术类专业的扩招更是汹涌而来,放眼望去,现在哪个高校没有个艺术专业,而且专业时髦极具诱惑力。现在各行各业不管干什么收费时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以什么养什么”比如以会养会,以刊养刊等,我想学校也会是以校养校的套用这一句式一下吧。可以不客气地说,一些高校在招生时,考虑的不是自己是否拥有相应的办学条件、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是短效的追逐物资利益的结果。
一个艺术类考生比普通考生一年要多收不少费用,有关资料表明:一般的艺术本科生每年学费就10000多元,广东、四川个别学校,每年学费高达15000-18000元。2005年中央美院出版设计专科专业每年学费高达19000元,是一个普通专业学费的5倍。2005年艺考,我省某高校仅报名费就有400多万元进账。今年16万考生,报名费就更加可观了吧。
山东是生源大省,很多高校都愿意从山东招生,特别是艺术类考生,更是受到外省高校的青睐“不用担心学生欠费”这是去年参加艺考的一个考生说到自己报考外省艺校的优越条件时说的话。是啊,哪个学校也不希望招收的大学生都是贫困大学生,绿色通道的珍贵在于它不是不计条件的开放。
大学教育还是一种有选择的教育,社会财富分配还仰仗于一纸文凭作为标准,现在的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大,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用高考的标准答案来衡量优劣,艺考中一部分考生并不是出于爱好,而大部分的原因是为了得到进入高等学府的通行证,不得不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原以为这里远离高考分数的限制,是一片开阔地,不想万众同心,艺考又成了新的独步桥:录取比例低、收费高、就业压力更大
高校和考生同时想出这么个无可奈何的夹缝中的生存之道,倒也相得益彰,只是四年后踏入社会的学子们将要分享另一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