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dshucheng.com,丁意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把,这我是可以做到的吧?
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回信。在末尾,我写道:“谁能没有错呢?知错就改,改了还是好孩子。”这么写,并不是为了要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姿态,只是我记得这句话也是大人们常说的。
3
我第一次在电台发表文章是在上中学的时候。
当时每逢周末有一档60分钟的文学节目,节目中播出的文章全都是出自于听众朋友之手。对写作有着浓厚兴趣的我也写了一篇小散文。稿件寄出后,我却并没有放在心上。被采用的稿件都是成年人写的,即便是学生也是大学生,对一个中学生写的东西,大概连看都不看就会被不客气地枪毙了吧?
眼看着这件事就这么不留痕迹的过去了,恰在这个时候,我意外的收到了节目编辑写来的信。编辑先是对我文章的题材和立意给予了肯定,接着又写道:“一篇好的文章靠的并不是堆砌华丽的词藻,而是要力争做到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改一字。希望你以此为标准再对文章做一些修改,之后,再寄给我们。”
这几句话让我一下子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当知道自己所追寻的目标是什么,并且这个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人是会全力以赴的去争取的。
很快,我将改好的文章在次寄出。这一次,我的心里有了翘首以待的期许,甜蜜中又夹杂着忐忑。“我该不会是把信封上的地址写错了吧?文章中的措词是不是合适呢?对我修改过的地方,编辑会不会满意呢?若仍是不满意,会不会就扔在一边不予理睬了呢?”
几天以后,我收到了一张汇款单!汇款单的留言栏上写着这样几个字:“稿件已被采用,希望继续努力!”
霎时间,一股欢快的热流冲击着我几乎要透不过气来。要知道,这是我第一次尝到拿稿费的滋味,也是第一次在付出之后获得物质上的回报。这种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肯定使我的热情犹如是充足了气的皮球,一下比一下弹得高、弹得远、弹得有力。
然而,接下来寄出的几篇稿件却是只有去影而不见回音。
人常说“万事开头难”我的这个头开的倒是挺顺利的,可第二步的落脚点在哪儿呢?我怎么找不到呢?
像很多情绪低落的人一样,曾经体验过的美好常常被我翻出来一遍遍的咀嚼回味。在如水一般流畅,如丝一般轻柔的乐曲声中,一个声音像是夜间的松明一样跳跃而出。那是旋律与文字的相溶,是美文与美声的统一,令我陶醉痴迷,让我的整个身心都为之溶化了。
然而现在,每当我打开收音机,听到的却都是别人的名字、别人的故事,与我无关。
“编辑可真是不讲人情味的冷血动物,专爱打击人的积极性。”也像是很多怀才不遇的人一样,我先是感到愤愤不平,继而又在不停的自我怀疑。“虽然我很喜欢写作,但也只是胡乱的涂鸦而已。上一次不过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罢了。”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编辑的又一封信飘然而至。
撕开信封,从里面抽出信笺,展开。我的心没有规律的一阵狂跳。它给我带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消息呢?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如果是好消息,定将使我欣喜若狂,可如果不是好消息,我又该怎样去面对呢?
出乎意料的是,在信中,编辑对我写去的几篇文章只字未提,只是建议我多去读一些文学著作及社科类的书籍,以加深并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
面前落脚的方向渐渐变得清晰明朗。虽然这个方向并不是我心驰神往的,但至少我知道了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这总比没有目标的四处乱转要好吧。
几年后,已有多篇文章陆续发表的我终于明白了,实现梦想的过程并非是一条畅通无阻的直线,这个过程就像是走迷宫一样,有时,你会觉得进了一条死胡同,怎么也找不到出路;有时,你会觉得脚下的路离最初设置的目标越来越远,甚至是背道而驰,但就在坚持不懈的行进中,或许,心中的梦想就已经在一点一滴的实现了。
4
他们稚嫩的声音里满含着掩饰不住的焦灼,一遍遍重复着简单却又是异常强烈的心声——“我要上学!要上学!”
这呐喊声来自于一期反映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的广播节目。
“很多年前,一双纯真而又略带忧郁的大眼睛成了希望工程的代言。如今,照片上大眼睛的小姑娘和许多希望工程的受益者都已经大学毕业踏上了社会,而在他们的身后,依然有很多双大眼睛在困窘之中挣扎着、渴盼着。那些穷孩子知道,要想摆脱贫困和落后,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
在这段引言之后,我听到了几则采访的片断。
她的叙述常会被抽泣声打断。本来,她今天的运气好极了,功夫不大就割了满满一箩筐的猪草,瘦小的她简直都要背不动了,但她却还是在不停的把割下来的猪草往箩筐里装。妈妈说了,过两天把家里的猪卖了,卖猪的钱就可以用来给她交学费,只要交上学费,她就能继续上学读书了。想到这些,她干起活来就格外的卖劲。谁知,在下山的途中,她一脚踩空跌倒下去,装满猪草的箩筐滚得不见了踪影
这所学校唯一的一间教室是一间四面透风的老屋。夏天,成群的蚊蝇有恃无恐的为所欲为,冬天,凛冽的寒风打在身上像刀割一样的疼。四十多个孩子挤在一起,用木条拼起来当课桌,用砖头当凳子。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孩子们却是以苦为乐,学得全神贯注。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破败的老屋再也支撑不住了。望着坍塌的老屋,四十多个孩子的心也像老屋一样碎成了粉末。教室不在了,他们的求学梦还能再继续吗
他们勉强交上了学费,教室也还凑合着可以挡风遮雨,但他们也同样面临着失学的困境。因为教课的老师要走了,要到山外的大城市去谋求更好的发展。据说,城市里的人每天早上喝牛奶吃鸡蛋、糖果巧克力不间断,压根就不知道也从来没有想过吃不饱肚子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在城市里的人看来,只要拧开水龙头就会有清水哗哗的流出来,只要按一下开关,灯就会量,风扇就会转,电视就会有影有声,哪像在穷山沟里,用水还得到几里之外去挑,照明只有靠一盏昏暗的煤油灯
在节目中,主持人说了这样一段话:“山区里的孩子渴望读书,课外书对他们有着极其强烈的诱惑力,可有诱惑力的东西恰恰又是最不容易得到的。”
我立即翻身下床,从床底下拖出了一个大箱子。箱子里装着的全都是我小时候读过的课外书。由于时隔已久,上面布满了厚厚的灰尘,书页也已发黄,粗糙的外表简直可以用破破烂烂来形容。它们曾带给我如获至宝般的狂喜,但是现在,它们早已完成了使命,静静的躺在角落里。若是能把它们送到贫瘠闭塞的小山村,送到那些渴望读书却又没钱买书的孩子手中,它们的价值就会再一次的被唤醒,它们的光和热就会得以延续。
书送走一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封由电台节目组转来的信。信是从一所山区小学校寄来的,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全校86个学生的名字。
5
家里刚装上电话的时候,我经常一连好几个钟头坐在电话机旁,手指不停的重复着拨电台热线的电话号码,但从听筒里传来的总是忙音。我甚至怀疑所拨打的号码会不会是虚设的呢?怎么我竟一次也打不通呢?后来我才知道,电台的热线实在是热得不得了,很多听众都在同一个时间拨打同一个号码,谁会成为打进电话的幸运者,全在于瞬息之间。有的听众在电话接通后激动得只会一个劲儿的重复“太好了!我太高兴了!”有的不敢置信地问“是我吗?真的是我吗?”还有的竟在关键时刻把事先已想好的话忘得一干二净,把如此难得的机会白白的浪费掉了,多可惜呀!
人们之所以喜欢听收音机,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听收音机可以和其他活动同时进行。比如,做家务的时候,看报纸的时候,等车等人的时候都可以用收听节目的方式来调节心情。许多汽车司机更是把听收音机做为自己在路上行驶时的首选。
在我的感觉里,主持人是一个很神秘的职业。他们个个都是伶牙俐齿的能言善辩,不管白天还是夜晚,从电波里传出的声音总是那么的亲切,洋溢着快乐和愉悦之情。他们一定也有困乏疲惫或情绪低落的时候吧?但他们似乎是有什么永保最佳状态的特异功能,不管遇到了什么,面对话筒时的语气、语调和语速丝毫也不会受到干扰破坏。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收听广播节目是人们获知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项目及娱乐设施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但人们对收音机的钟爱却并没有减退。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上留言,这些现代科技手段的介入更增加了广播节目的魅力和吸引力。听众与主持人、与广播节目之间的真情故事,也依然还在延续着。
把,这我是可以做到的吧?
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回信。在末尾,我写道:“谁能没有错呢?知错就改,改了还是好孩子。”这么写,并不是为了要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姿态,只是我记得这句话也是大人们常说的。
3
我第一次在电台发表文章是在上中学的时候。
当时每逢周末有一档60分钟的文学节目,节目中播出的文章全都是出自于听众朋友之手。对写作有着浓厚兴趣的我也写了一篇小散文。稿件寄出后,我却并没有放在心上。被采用的稿件都是成年人写的,即便是学生也是大学生,对一个中学生写的东西,大概连看都不看就会被不客气地枪毙了吧?
眼看着这件事就这么不留痕迹的过去了,恰在这个时候,我意外的收到了节目编辑写来的信。编辑先是对我文章的题材和立意给予了肯定,接着又写道:“一篇好的文章靠的并不是堆砌华丽的词藻,而是要力争做到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改一字。希望你以此为标准再对文章做一些修改,之后,再寄给我们。”
这几句话让我一下子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当知道自己所追寻的目标是什么,并且这个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人是会全力以赴的去争取的。
很快,我将改好的文章在次寄出。这一次,我的心里有了翘首以待的期许,甜蜜中又夹杂着忐忑。“我该不会是把信封上的地址写错了吧?文章中的措词是不是合适呢?对我修改过的地方,编辑会不会满意呢?若仍是不满意,会不会就扔在一边不予理睬了呢?”
几天以后,我收到了一张汇款单!汇款单的留言栏上写着这样几个字:“稿件已被采用,希望继续努力!”
霎时间,一股欢快的热流冲击着我几乎要透不过气来。要知道,这是我第一次尝到拿稿费的滋味,也是第一次在付出之后获得物质上的回报。这种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肯定使我的热情犹如是充足了气的皮球,一下比一下弹得高、弹得远、弹得有力。
然而,接下来寄出的几篇稿件却是只有去影而不见回音。
人常说“万事开头难”我的这个头开的倒是挺顺利的,可第二步的落脚点在哪儿呢?我怎么找不到呢?
像很多情绪低落的人一样,曾经体验过的美好常常被我翻出来一遍遍的咀嚼回味。在如水一般流畅,如丝一般轻柔的乐曲声中,一个声音像是夜间的松明一样跳跃而出。那是旋律与文字的相溶,是美文与美声的统一,令我陶醉痴迷,让我的整个身心都为之溶化了。
然而现在,每当我打开收音机,听到的却都是别人的名字、别人的故事,与我无关。
“编辑可真是不讲人情味的冷血动物,专爱打击人的积极性。”也像是很多怀才不遇的人一样,我先是感到愤愤不平,继而又在不停的自我怀疑。“虽然我很喜欢写作,但也只是胡乱的涂鸦而已。上一次不过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罢了。”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编辑的又一封信飘然而至。
撕开信封,从里面抽出信笺,展开。我的心没有规律的一阵狂跳。它给我带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消息呢?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如果是好消息,定将使我欣喜若狂,可如果不是好消息,我又该怎样去面对呢?
出乎意料的是,在信中,编辑对我写去的几篇文章只字未提,只是建议我多去读一些文学著作及社科类的书籍,以加深并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
面前落脚的方向渐渐变得清晰明朗。虽然这个方向并不是我心驰神往的,但至少我知道了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这总比没有目标的四处乱转要好吧。
几年后,已有多篇文章陆续发表的我终于明白了,实现梦想的过程并非是一条畅通无阻的直线,这个过程就像是走迷宫一样,有时,你会觉得进了一条死胡同,怎么也找不到出路;有时,你会觉得脚下的路离最初设置的目标越来越远,甚至是背道而驰,但就在坚持不懈的行进中,或许,心中的梦想就已经在一点一滴的实现了。
4
他们稚嫩的声音里满含着掩饰不住的焦灼,一遍遍重复着简单却又是异常强烈的心声——“我要上学!要上学!”
这呐喊声来自于一期反映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的广播节目。
“很多年前,一双纯真而又略带忧郁的大眼睛成了希望工程的代言。如今,照片上大眼睛的小姑娘和许多希望工程的受益者都已经大学毕业踏上了社会,而在他们的身后,依然有很多双大眼睛在困窘之中挣扎着、渴盼着。那些穷孩子知道,要想摆脱贫困和落后,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
在这段引言之后,我听到了几则采访的片断。
她的叙述常会被抽泣声打断。本来,她今天的运气好极了,功夫不大就割了满满一箩筐的猪草,瘦小的她简直都要背不动了,但她却还是在不停的把割下来的猪草往箩筐里装。妈妈说了,过两天把家里的猪卖了,卖猪的钱就可以用来给她交学费,只要交上学费,她就能继续上学读书了。想到这些,她干起活来就格外的卖劲。谁知,在下山的途中,她一脚踩空跌倒下去,装满猪草的箩筐滚得不见了踪影
这所学校唯一的一间教室是一间四面透风的老屋。夏天,成群的蚊蝇有恃无恐的为所欲为,冬天,凛冽的寒风打在身上像刀割一样的疼。四十多个孩子挤在一起,用木条拼起来当课桌,用砖头当凳子。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孩子们却是以苦为乐,学得全神贯注。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破败的老屋再也支撑不住了。望着坍塌的老屋,四十多个孩子的心也像老屋一样碎成了粉末。教室不在了,他们的求学梦还能再继续吗
他们勉强交上了学费,教室也还凑合着可以挡风遮雨,但他们也同样面临着失学的困境。因为教课的老师要走了,要到山外的大城市去谋求更好的发展。据说,城市里的人每天早上喝牛奶吃鸡蛋、糖果巧克力不间断,压根就不知道也从来没有想过吃不饱肚子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在城市里的人看来,只要拧开水龙头就会有清水哗哗的流出来,只要按一下开关,灯就会量,风扇就会转,电视就会有影有声,哪像在穷山沟里,用水还得到几里之外去挑,照明只有靠一盏昏暗的煤油灯
在节目中,主持人说了这样一段话:“山区里的孩子渴望读书,课外书对他们有着极其强烈的诱惑力,可有诱惑力的东西恰恰又是最不容易得到的。”
我立即翻身下床,从床底下拖出了一个大箱子。箱子里装着的全都是我小时候读过的课外书。由于时隔已久,上面布满了厚厚的灰尘,书页也已发黄,粗糙的外表简直可以用破破烂烂来形容。它们曾带给我如获至宝般的狂喜,但是现在,它们早已完成了使命,静静的躺在角落里。若是能把它们送到贫瘠闭塞的小山村,送到那些渴望读书却又没钱买书的孩子手中,它们的价值就会再一次的被唤醒,它们的光和热就会得以延续。
书送走一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封由电台节目组转来的信。信是从一所山区小学校寄来的,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全校86个学生的名字。
5
家里刚装上电话的时候,我经常一连好几个钟头坐在电话机旁,手指不停的重复着拨电台热线的电话号码,但从听筒里传来的总是忙音。我甚至怀疑所拨打的号码会不会是虚设的呢?怎么我竟一次也打不通呢?后来我才知道,电台的热线实在是热得不得了,很多听众都在同一个时间拨打同一个号码,谁会成为打进电话的幸运者,全在于瞬息之间。有的听众在电话接通后激动得只会一个劲儿的重复“太好了!我太高兴了!”有的不敢置信地问“是我吗?真的是我吗?”还有的竟在关键时刻把事先已想好的话忘得一干二净,把如此难得的机会白白的浪费掉了,多可惜呀!
人们之所以喜欢听收音机,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听收音机可以和其他活动同时进行。比如,做家务的时候,看报纸的时候,等车等人的时候都可以用收听节目的方式来调节心情。许多汽车司机更是把听收音机做为自己在路上行驶时的首选。
在我的感觉里,主持人是一个很神秘的职业。他们个个都是伶牙俐齿的能言善辩,不管白天还是夜晚,从电波里传出的声音总是那么的亲切,洋溢着快乐和愉悦之情。他们一定也有困乏疲惫或情绪低落的时候吧?但他们似乎是有什么永保最佳状态的特异功能,不管遇到了什么,面对话筒时的语气、语调和语速丝毫也不会受到干扰破坏。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收听广播节目是人们获知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项目及娱乐设施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但人们对收音机的钟爱却并没有减退。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上留言,这些现代科技手段的介入更增加了广播节目的魅力和吸引力。听众与主持人、与广播节目之间的真情故事,也依然还在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