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dshucheng.com,[西游] 与猫猫二凤陛下的奇幻漂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猫猫陛下的吩咐,每日服用黄连、绿豆消火,不敢再胡乱入静。一切的功夫,当然也耽搁了下来。
孙悟空仔细听完,却忍不住发笑:
“……就你那点见识,也敢胡乱自己练吗?黄连不过是治标的药物而已,焉能治愈根本?你那分明是炼气时火候不够,精气上逆,煽动心火;要是不调伏火候,吃上十斤黄连也是枉然。”
林貌大惑不解。他虽然懂一点玄学常识,但在孙大圣面前委实是一无所知,只能小心请教:
“请问大圣,这‘火候’又是何物?”
“‘恍兮惚兮,其中有道’,道之为物,就在这若存若亡之上。”孙悟空道:“你说‘火候’,那也难于解释,记住一句话便可以了——心念为‘火’,气息为‘候’;意守丹田之时,心念若失之过轻,气息便会浅薄,那便是火候不足;心念若失之过重,气息便会粗浊,那便是火候太过。都是炼丹的大害,必定会伤身。”
说罢,他又仔细解释了几句,大概是顾念到林貌约等于无的修炼水平,所以讲解得相当直白:在静坐修炼之时,讲究的是心念‘若有若无’、‘若隐若现’,既不能强行排空一切心念,亦不能沉浸于某一念中。任由心念自由流淌而不生执着,才是真正炉火纯青的‘火候’。
“唯止方能止众止,不牵挂于有,亦不牵挂于无。明白了吧?”
林貌倒勉强明白了,但却愈发愁眉苦脸:要心念‘若有若无’,任由心念自由流淌,那又怎么能做到?他仅仅试了一试,便觉难如登天。
大圣仔细听完他的困惑,却只哼了一声:
“有什么难的?当初老孙也不过试了几次而已。”
林貌:“……”
您老是天生圣人,鸿蒙开辟的石猴,但能不能考虑一下凡人的感受?
孙悟空看他演练几次不得要领,只能连连摇头:“罢了,真叫你小子从头炼起,不知要炼到猴年马月……老孙今日心情不错,便传你一个‘听息’的取巧法门罢。”
说罢,大圣便开口指点他“听息”的纲要。原来这法门的总纲,乃是庄子《南华经》中的一句话,所谓“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由“耳听”至“心听”、“气听”,最终“止于符”,进入“心斋”的境界。
理论听着很高大上,但实操却实在简单。孙悟空让他盘膝打坐,双手放于腹部,仔细凝听自己的呼吸,而心中勿起一念,也不必仔细分辨呼吸的轻重缓急,任由气息自由流动。
当然,这呼吸也不一般,先要“通鹊桥”(舌尖抵于上颚),再要“辨清浊”——吸气时轻轻入气,胸口气海膨胀而腹部丹田收缩,想象自己吸入天地的清气;呼吸时则鼓起腹部而放松丹田,想象自己吐出了自身的浊气。如此来回一次,才算一回“呼吸”。
猫猫陛下的吩咐,每日服用黄连、绿豆消火,不敢再胡乱入静。一切的功夫,当然也耽搁了下来。
孙悟空仔细听完,却忍不住发笑:
“……就你那点见识,也敢胡乱自己练吗?黄连不过是治标的药物而已,焉能治愈根本?你那分明是炼气时火候不够,精气上逆,煽动心火;要是不调伏火候,吃上十斤黄连也是枉然。”
林貌大惑不解。他虽然懂一点玄学常识,但在孙大圣面前委实是一无所知,只能小心请教:
“请问大圣,这‘火候’又是何物?”
“‘恍兮惚兮,其中有道’,道之为物,就在这若存若亡之上。”孙悟空道:“你说‘火候’,那也难于解释,记住一句话便可以了——心念为‘火’,气息为‘候’;意守丹田之时,心念若失之过轻,气息便会浅薄,那便是火候不足;心念若失之过重,气息便会粗浊,那便是火候太过。都是炼丹的大害,必定会伤身。”
说罢,他又仔细解释了几句,大概是顾念到林貌约等于无的修炼水平,所以讲解得相当直白:在静坐修炼之时,讲究的是心念‘若有若无’、‘若隐若现’,既不能强行排空一切心念,亦不能沉浸于某一念中。任由心念自由流淌而不生执着,才是真正炉火纯青的‘火候’。
“唯止方能止众止,不牵挂于有,亦不牵挂于无。明白了吧?”
林貌倒勉强明白了,但却愈发愁眉苦脸:要心念‘若有若无’,任由心念自由流淌,那又怎么能做到?他仅仅试了一试,便觉难如登天。
大圣仔细听完他的困惑,却只哼了一声:
“有什么难的?当初老孙也不过试了几次而已。”
林貌:“……”
您老是天生圣人,鸿蒙开辟的石猴,但能不能考虑一下凡人的感受?
孙悟空看他演练几次不得要领,只能连连摇头:“罢了,真叫你小子从头炼起,不知要炼到猴年马月……老孙今日心情不错,便传你一个‘听息’的取巧法门罢。”
说罢,大圣便开口指点他“听息”的纲要。原来这法门的总纲,乃是庄子《南华经》中的一句话,所谓“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由“耳听”至“心听”、“气听”,最终“止于符”,进入“心斋”的境界。
理论听着很高大上,但实操却实在简单。孙悟空让他盘膝打坐,双手放于腹部,仔细凝听自己的呼吸,而心中勿起一念,也不必仔细分辨呼吸的轻重缓急,任由气息自由流动。
当然,这呼吸也不一般,先要“通鹊桥”(舌尖抵于上颚),再要“辨清浊”——吸气时轻轻入气,胸口气海膨胀而腹部丹田收缩,想象自己吸入天地的清气;呼吸时则鼓起腹部而放松丹田,想象自己吐出了自身的浊气。如此来回一次,才算一回“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