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dshucheng.com,超侠寻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这安宁祥和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太久。
门外小厮又报,国子监、太学的几位学生求见。今日诸位大臣皆在,这些学生心念一动提议大家一同拜见,一来避去结交权贵的嫌疑,二来大人们也不好将人都挡在门外。曾公亮一听便笑了,这不与自己刚才的做法如出一辙吗,道:“难得菁菁学子的一片诚挚心意,见吧!”
虽然是征求的语气,却也做了决断,其他几位大人表示并无异议。
不到片刻,就见六、七位公子候在雅间外,为首的人却是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
这人身量高瘦,头带紫金冠,一粒桂圆大小的东珠镶在冠顶,身上穿了一件猩红色鸟兽图案的锦缎圆领武士袍,腰间系一条缀满红蓝宝石的腰带,花里胡哨的。他冲进来正看见坐在下首的克里斯,见人长得眉目传情似弯月,五官精致如玉盘,叫人瞧着不由得移不开眼,心道这遇仙楼哪时来了这么个尤物,仔细再看身上衣着,才发现如此模样的竟是个宦官,不免一愣。
克里斯似察觉到来人打量她的目光,这便也瞧了过去,对上那人的眼不由面色一变,这不正是那纨绔子弟向国舅爷。
这时,他身后的学子们陆续进门,向宗回扭头对着上首几位大人,双手一抱,大声道:“学生带诸位同窗、学长们一同来拜见几位大人!”
这位国舅爷的名声素来不佳,诸位大臣不愿驳了国丈向经和向皇后的面子,只好抬抬手,算是回礼,只有曹偕却连眼皮都不曾抬一下。
随后进来的几位,一一见礼。
年纪稍大的那人,名叫上官均,字彦衡,邵武人。一身文人常见打扮,朴实素雅,仪态端正。司马光、范镇一见微微点头,面露赞赏。
第二位学子名唤叶祖洽,字敦礼,年方二十有二,比上官均小八岁,两人却是同窗。叶祖洽一站出来,几位大人纷纷投去好奇的目光。叶祖洽从小聪颖好学,才识卓绝,嘉佑八年应乡试,才十八岁便高中解元,来京就学,人人都说他必是状元的不二人选。
这两人是年轻一代学子里的魁首,又都是福建子弟,曾公亮不免觉得脸面大张,喜道:“这位吕惠卿是你们的老乡,也是你们的前辈,课业上若有疑难,可向他多多讨教。”
吕惠卿立刻站起身,回礼道:“早闻叶解元大名,而经学通明的上官学子也是如雷贯耳,指点不敢当,愚兄愿与二位相互切磋。”
朝中闽人已隐隐聚成一股势力,曾公亮又特别留意同乡的学子,再加上他背靠昌王,如此未雨绸缪,难免让人心生猜疑,这昌王到底是惦记着那把龙椅?才如此这般图谋。
第三位学子站出来,只风轻云淡的报了自己的姓名便退了回去。这位陆佃,字农师,江右人士,时年二十六岁,与叶祖洽和上官均也是同窗。他家贫苦读,夜无灯,映月读书。又不远千里,游学四方,若论学识可一点不比先前那两位差。张方平感其身世与自己一样,又见他为人不张扬,心中甚是欣赏,却也不轻易表露出来。
这三位之后,又有几个学子出来见礼。
向宗回突然觉得自己的风头被抢走了,便抢上一步,插口道:“学生今天的座上客可是这位。”
几个大人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那是一个年轻的布衣蓝衫男子,大袖宽领,甚至可见领口肌肤,他静如青松,一身书卷气为他频添了一丝睿智。
曹偕也望了过去,这人一身打扮自有晋人之风,晋人多好仙道,男子出尘的气质让他多了分熟悉的感觉,问道:“这位是?”
年轻男子名曰李公麟,字伯时,出身舒州名门大族,只是他崇尚晋人,居京师而不游权贵之门,所以认识他的人极少,可他好古善鉴,博学多才,与那青州都钤辖王诜号称“书画双壁”。
他只得自己回道:“晚生李公麟,见过曹小国舅爷和诸位大人。”
李公麟一画难求,在座的大人们都心中不免惊艳,再看那向国舅,皆是目有所思,心道:这人向来不学无术,身边也混迹了一群纨绔子弟,天天惹是生非,今日这么多才华出众、清高孤傲的学子怎么反成了他的座上客?
李公麟瞪了一眼旁边的同窗李之仪,若不是他告诉自己今日宴请之人是有一番才名的解元和几位学长,他又怎会愿意出席?
李之仪见他面带怒意,心中委屈,确实是解元老爷说自己做东,谁知道到了酒楼才发现主家换成了名声不好的向国舅爷。他只得上前一步道:“学生软磨硬泡,今日硬是请伯时陪同前来的。”
范镇问:“你可是范公之子纯仁的学生李之仪?”
李之仪点点头,“学生正是。”
曾公亮捋捋胡子,与那向宗回道:“向国舅爷能将这么多人聚在这里,倒是本事。”
向宗回听不出这话中的言外之意,喜上心头,心道:这个叶祖洽倒是识时务,爷让办得的事儿倒是办得不错,今日竟然真的请来了李公麟。向宗回诗文不通,却爱附庸风雅,平时也爱收藏一些古玩字画。早就听闻李公麟画艺超绝,三番五次上门请见,却被挡了回来,这才今日设局请他前来。
于是他立刻显摆的讲起了对李公麟的画的见解,自然多是溢美之词。
李公麟听着心中可不是滋味,被个纨绔子大草包称赞,他可高兴不起来。
那向宗回还欲再言,那边却响起了司马光的声音。
他已用完膳,将银箸往箸枕上一放,幽幽道:“难得国舅爷与几位大人都在,不如下官出题,考考众位学子。”
司马光此言一出,众位学子都相互看看,心中都很喜悦,能由当今最负盛名的司马大学士出题,哪怕说的不对,也是自己的一番真知酌见,何况又有其他几位朝中重臣在场,如果能给他们留下些许印象,将来金榜题名,入仕为官自然是极大的助力。大家一时跃跃欲试,只等考官出题。
司马光略一沉吟,缓声道:“何为今日儒者之明道,汝等是何见解?”
那叶祖洽才思敏捷,思索片刻,便道:“今世两位大儒,一位是楚人周敦颐先生,一位是关中张载先生,学生以为今日儒道之争,莫不过周子与张子之争。”
司马光点点头,道:“‘北有横渠先生,南有濂溪先生’,这两位确实称得上当世大儒。”
众位学子纷纷点头称是。
克里斯听司马光说要出题,本来并没有兴趣,可见场面突然热闹了起来,便也抬头望了过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果然有个白面书生上前插话抢答,道:“‘儒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生以为这四句话便是横渠先生学说的精髓。”他不无激动的说着,一脸的自满,倒好像张子这几句话是他自己说的一般。
克里斯心道: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有学子更欣赏周子,便道:“濂溪先生提倡‘文以载道’,要吾等学圣人立身之德,达到‘至诚’境界’,学生认为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秉承‘至诚’的态度,事事尽善尽美,便是为儒之道。”
叶祖洽一句话提出了张载与周敦颐两位学者,大家纷纷顺着他的思路讨论起来。有人说张子如何如何,有人说周子更胜一筹,众学子显然有意在几位大人面前露个脸,故而今儿特别卖力的表现。
张子?周子?尽管克里斯对这两个人全然一无所知,仍颇有兴致地看着,她见这些学子说话的时候摇头晃脑,煞是好笑。
一个紫色锦衣的男子上前对大家躬身道:“各位同窗,莫要急躁。”他的目光在叶祖洽身上落定,再次开口,“叶解元能提出张子、周子之争,想必定有高论,只可惜他的话尚未说完,诸位何不再听听他的说法?”
一听这话,之前抢着发表高论的那位学子被堵的面红耳赤,他是个庶出的公子哥,最希望得到一个出头露面的机会,所以最为卖力。这会儿经人提醒才反应上来自己抢了解元风头,他赶紧低下了头。
克里斯正噙着一丝笑意瞧热闹,见状险些笑出来,心道:这位紫衣学子真会察言观色,借机奉承,就凭刚才这几句话,将来他的官职不一定比这几个会做学问的小。
方才议论的欢,此刻众人皆没了声音,目光都扫向叶解元。
叶祖洽并未在意,他轻轻一笑,徐徐道来:“横渠先生四句已然给出了当为儒者的明道,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通经致用,躬行礼教,而后秉承圣贤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张子之学,承孔孟之志,认为只有修德养性,方能使天下安定。然当下四夷不平,辽国北拒雄兵,厉兵秣马,虎视眈眈;西夏逆贼,屡犯边境,狼子野心。若与其以礼相待,以德教化,岂不是与虎谋皮?周子之说化为实处便是让吾等务实,识得天下之势,听天命近人事,则天下治。”
他这番快人快语,说出了不少学子的心声,他旁边几个学子不断称赞着,一副真心拜服的样子。
曾公亮见叶祖洽果然才思敏捷,也乐得锦上添花,遂赞道:“真不亏是乡试第一,出口成章、才识过人,不负解元之名!”
吕惠卿也是眼前一亮,心道:这位叶解元推崇周子之说,濂溪先生一向倾向改革,若要改变如今积贫积弱的局面,必须要笼络人才。这人倒是一位可造之材。今日与曾相爷一同前来,没想到还有此番收获。”
叶祖洽提到了辽国,克里斯听在耳中,不觉抿唇,若有所思。她从地宫看到的资料都说明了大宋的一些问题,其实从仁宗朝的最后几年开始,国家积贫积弱,军队自然也相应消减,如今更是国库空虚。大宋号称礼仪上邦,可天|朝上国之势,四海归一之貌,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而辽国刚好相反,是个奉行铁血政策,以暴制暴的国家,虽然这些年辽国的皇帝也招纳汉人入朝为官,看似尊重汉人的风俗和文化,使得幽云十六州的汉人百姓相对民心安定,但私下也处死了不少反抗的汉人。辽国实则养兵蓄锐,扩充军队,厉兵秣马,虎视眈眈地只待时机到来,便举兵南攻。
叶祖洽仿佛要独领风骚的时候,上官均凝神半响,终于上前一步。
他缓缓道:“张子之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只求知人而不知天,只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乃秦汉以来儒者之大蔽也。成为贤必须具备德性,才可通济天下,利济众生。这是有功于盛门,有利于后学之事,人生在世不可只顾眼前之争,而忘却后世之利。”
叶... -->>
☆☆☆
这安宁祥和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太久。
门外小厮又报,国子监、太学的几位学生求见。今日诸位大臣皆在,这些学生心念一动提议大家一同拜见,一来避去结交权贵的嫌疑,二来大人们也不好将人都挡在门外。曾公亮一听便笑了,这不与自己刚才的做法如出一辙吗,道:“难得菁菁学子的一片诚挚心意,见吧!”
虽然是征求的语气,却也做了决断,其他几位大人表示并无异议。
不到片刻,就见六、七位公子候在雅间外,为首的人却是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
这人身量高瘦,头带紫金冠,一粒桂圆大小的东珠镶在冠顶,身上穿了一件猩红色鸟兽图案的锦缎圆领武士袍,腰间系一条缀满红蓝宝石的腰带,花里胡哨的。他冲进来正看见坐在下首的克里斯,见人长得眉目传情似弯月,五官精致如玉盘,叫人瞧着不由得移不开眼,心道这遇仙楼哪时来了这么个尤物,仔细再看身上衣着,才发现如此模样的竟是个宦官,不免一愣。
克里斯似察觉到来人打量她的目光,这便也瞧了过去,对上那人的眼不由面色一变,这不正是那纨绔子弟向国舅爷。
这时,他身后的学子们陆续进门,向宗回扭头对着上首几位大人,双手一抱,大声道:“学生带诸位同窗、学长们一同来拜见几位大人!”
这位国舅爷的名声素来不佳,诸位大臣不愿驳了国丈向经和向皇后的面子,只好抬抬手,算是回礼,只有曹偕却连眼皮都不曾抬一下。
随后进来的几位,一一见礼。
年纪稍大的那人,名叫上官均,字彦衡,邵武人。一身文人常见打扮,朴实素雅,仪态端正。司马光、范镇一见微微点头,面露赞赏。
第二位学子名唤叶祖洽,字敦礼,年方二十有二,比上官均小八岁,两人却是同窗。叶祖洽一站出来,几位大人纷纷投去好奇的目光。叶祖洽从小聪颖好学,才识卓绝,嘉佑八年应乡试,才十八岁便高中解元,来京就学,人人都说他必是状元的不二人选。
这两人是年轻一代学子里的魁首,又都是福建子弟,曾公亮不免觉得脸面大张,喜道:“这位吕惠卿是你们的老乡,也是你们的前辈,课业上若有疑难,可向他多多讨教。”
吕惠卿立刻站起身,回礼道:“早闻叶解元大名,而经学通明的上官学子也是如雷贯耳,指点不敢当,愚兄愿与二位相互切磋。”
朝中闽人已隐隐聚成一股势力,曾公亮又特别留意同乡的学子,再加上他背靠昌王,如此未雨绸缪,难免让人心生猜疑,这昌王到底是惦记着那把龙椅?才如此这般图谋。
第三位学子站出来,只风轻云淡的报了自己的姓名便退了回去。这位陆佃,字农师,江右人士,时年二十六岁,与叶祖洽和上官均也是同窗。他家贫苦读,夜无灯,映月读书。又不远千里,游学四方,若论学识可一点不比先前那两位差。张方平感其身世与自己一样,又见他为人不张扬,心中甚是欣赏,却也不轻易表露出来。
这三位之后,又有几个学子出来见礼。
向宗回突然觉得自己的风头被抢走了,便抢上一步,插口道:“学生今天的座上客可是这位。”
几个大人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那是一个年轻的布衣蓝衫男子,大袖宽领,甚至可见领口肌肤,他静如青松,一身书卷气为他频添了一丝睿智。
曹偕也望了过去,这人一身打扮自有晋人之风,晋人多好仙道,男子出尘的气质让他多了分熟悉的感觉,问道:“这位是?”
年轻男子名曰李公麟,字伯时,出身舒州名门大族,只是他崇尚晋人,居京师而不游权贵之门,所以认识他的人极少,可他好古善鉴,博学多才,与那青州都钤辖王诜号称“书画双壁”。
他只得自己回道:“晚生李公麟,见过曹小国舅爷和诸位大人。”
李公麟一画难求,在座的大人们都心中不免惊艳,再看那向国舅,皆是目有所思,心道:这人向来不学无术,身边也混迹了一群纨绔子弟,天天惹是生非,今日这么多才华出众、清高孤傲的学子怎么反成了他的座上客?
李公麟瞪了一眼旁边的同窗李之仪,若不是他告诉自己今日宴请之人是有一番才名的解元和几位学长,他又怎会愿意出席?
李之仪见他面带怒意,心中委屈,确实是解元老爷说自己做东,谁知道到了酒楼才发现主家换成了名声不好的向国舅爷。他只得上前一步道:“学生软磨硬泡,今日硬是请伯时陪同前来的。”
范镇问:“你可是范公之子纯仁的学生李之仪?”
李之仪点点头,“学生正是。”
曾公亮捋捋胡子,与那向宗回道:“向国舅爷能将这么多人聚在这里,倒是本事。”
向宗回听不出这话中的言外之意,喜上心头,心道:这个叶祖洽倒是识时务,爷让办得的事儿倒是办得不错,今日竟然真的请来了李公麟。向宗回诗文不通,却爱附庸风雅,平时也爱收藏一些古玩字画。早就听闻李公麟画艺超绝,三番五次上门请见,却被挡了回来,这才今日设局请他前来。
于是他立刻显摆的讲起了对李公麟的画的见解,自然多是溢美之词。
李公麟听着心中可不是滋味,被个纨绔子大草包称赞,他可高兴不起来。
那向宗回还欲再言,那边却响起了司马光的声音。
他已用完膳,将银箸往箸枕上一放,幽幽道:“难得国舅爷与几位大人都在,不如下官出题,考考众位学子。”
司马光此言一出,众位学子都相互看看,心中都很喜悦,能由当今最负盛名的司马大学士出题,哪怕说的不对,也是自己的一番真知酌见,何况又有其他几位朝中重臣在场,如果能给他们留下些许印象,将来金榜题名,入仕为官自然是极大的助力。大家一时跃跃欲试,只等考官出题。
司马光略一沉吟,缓声道:“何为今日儒者之明道,汝等是何见解?”
那叶祖洽才思敏捷,思索片刻,便道:“今世两位大儒,一位是楚人周敦颐先生,一位是关中张载先生,学生以为今日儒道之争,莫不过周子与张子之争。”
司马光点点头,道:“‘北有横渠先生,南有濂溪先生’,这两位确实称得上当世大儒。”
众位学子纷纷点头称是。
克里斯听司马光说要出题,本来并没有兴趣,可见场面突然热闹了起来,便也抬头望了过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果然有个白面书生上前插话抢答,道:“‘儒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生以为这四句话便是横渠先生学说的精髓。”他不无激动的说着,一脸的自满,倒好像张子这几句话是他自己说的一般。
克里斯心道: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有学子更欣赏周子,便道:“濂溪先生提倡‘文以载道’,要吾等学圣人立身之德,达到‘至诚’境界’,学生认为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秉承‘至诚’的态度,事事尽善尽美,便是为儒之道。”
叶祖洽一句话提出了张载与周敦颐两位学者,大家纷纷顺着他的思路讨论起来。有人说张子如何如何,有人说周子更胜一筹,众学子显然有意在几位大人面前露个脸,故而今儿特别卖力的表现。
张子?周子?尽管克里斯对这两个人全然一无所知,仍颇有兴致地看着,她见这些学子说话的时候摇头晃脑,煞是好笑。
一个紫色锦衣的男子上前对大家躬身道:“各位同窗,莫要急躁。”他的目光在叶祖洽身上落定,再次开口,“叶解元能提出张子、周子之争,想必定有高论,只可惜他的话尚未说完,诸位何不再听听他的说法?”
一听这话,之前抢着发表高论的那位学子被堵的面红耳赤,他是个庶出的公子哥,最希望得到一个出头露面的机会,所以最为卖力。这会儿经人提醒才反应上来自己抢了解元风头,他赶紧低下了头。
克里斯正噙着一丝笑意瞧热闹,见状险些笑出来,心道:这位紫衣学子真会察言观色,借机奉承,就凭刚才这几句话,将来他的官职不一定比这几个会做学问的小。
方才议论的欢,此刻众人皆没了声音,目光都扫向叶解元。
叶祖洽并未在意,他轻轻一笑,徐徐道来:“横渠先生四句已然给出了当为儒者的明道,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通经致用,躬行礼教,而后秉承圣贤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张子之学,承孔孟之志,认为只有修德养性,方能使天下安定。然当下四夷不平,辽国北拒雄兵,厉兵秣马,虎视眈眈;西夏逆贼,屡犯边境,狼子野心。若与其以礼相待,以德教化,岂不是与虎谋皮?周子之说化为实处便是让吾等务实,识得天下之势,听天命近人事,则天下治。”
他这番快人快语,说出了不少学子的心声,他旁边几个学子不断称赞着,一副真心拜服的样子。
曾公亮见叶祖洽果然才思敏捷,也乐得锦上添花,遂赞道:“真不亏是乡试第一,出口成章、才识过人,不负解元之名!”
吕惠卿也是眼前一亮,心道:这位叶解元推崇周子之说,濂溪先生一向倾向改革,若要改变如今积贫积弱的局面,必须要笼络人才。这人倒是一位可造之材。今日与曾相爷一同前来,没想到还有此番收获。”
叶祖洽提到了辽国,克里斯听在耳中,不觉抿唇,若有所思。她从地宫看到的资料都说明了大宋的一些问题,其实从仁宗朝的最后几年开始,国家积贫积弱,军队自然也相应消减,如今更是国库空虚。大宋号称礼仪上邦,可天|朝上国之势,四海归一之貌,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而辽国刚好相反,是个奉行铁血政策,以暴制暴的国家,虽然这些年辽国的皇帝也招纳汉人入朝为官,看似尊重汉人的风俗和文化,使得幽云十六州的汉人百姓相对民心安定,但私下也处死了不少反抗的汉人。辽国实则养兵蓄锐,扩充军队,厉兵秣马,虎视眈眈地只待时机到来,便举兵南攻。
叶祖洽仿佛要独领风骚的时候,上官均凝神半响,终于上前一步。
他缓缓道:“张子之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只求知人而不知天,只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乃秦汉以来儒者之大蔽也。成为贤必须具备德性,才可通济天下,利济众生。这是有功于盛门,有利于后学之事,人生在世不可只顾眼前之争,而忘却后世之利。”
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