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dshucheng.com,权臣本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脑中一转,很快清明,好一个百官之本,录尚书事的又不是他,他反倒大包大揽把罪责扛下来了,虞仲素不是韦公,即便当下人人也要尊称一声“虞公”了,大司徒就坐在前头,成去非话已至此,录尚书事的几位还坐得住吗?
果不其然,中书令张蕴很快接言道:
“尚书令当把来龙去脉说明白些,御前奏事,岂能语焉不详?”
话听着有几分不客气,可张蕴神情却恳切,成去非微微颔首,“官仓一事,当由廷尉面圣直奏,非臣职责,臣所言,乃台阁之过。”
言毕顾曙只好出列:“臣有罪,度支岁入有常,现当事物繁多,臣有失细密,致碍当务之急需,还乞今上降罪。”
这是查出什么来了,一个个的,尽在这里装正卖勇,英奴焉能不知?成去非挑这个头,他尚书台一众人自然紧随其后,还不知道这番话到底是针对何人而发,却偏要说的处处替君父着想,言臣子之大义,横竖官仓的事,同朝堂之上这众卿家脱不了干系,是故大司徒光禄勋大夫司隶校尉等人毫无动静?倘真无干系,成去非缘何当众提及?
尚书令到底是精明啊,英奴心底幽然叹息,他有意借题发挥,却又只肯蜻蜓点水,好似一枚石子轻轻巧巧落入水中,早搅乱一池子人心,自己置身事外,大有等人入榖之意。众人见他所言不过冰山一角,知情的不知情的倒出奇一致地沉默,眼下谷粮正是敏感之事。一时殿中寂寂,连呼吸声都能教人生出几分焦躁。
“既如此,廷尉也有罪,一件事,这才多久,就弄得自相矛盾,先言官仓满库,后云账目有错,许自有疏漏之处,却不能不说亦有欺君之嫌,廷尉署这是如何当差的?还请今上明鉴。”虞仲素慢悠悠接了话,不无道理,众人只点头称是,一时又交头接耳窃窃私议起来。
成去非并不接这茬,只道:“廷尉如何奏事,今上又要如何鉴察,不是臣等此时所能妄自臆测的。”
还是这么滴水不露,英奴听得憋闷,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事情并未摊开来讲,难道只有天子一人蒙在鼓里?还要耐着性子等那廷尉不知琢磨了多久呈上一份精心准备的折子?
“那朕就等着廷尉给个说法,方才尚书令既言府库出了问题,看来光是开仓救济难能安抚百姓,众卿可还有要说的?”英奴两眼茫茫然望着前方,心头莫名一阵愤恨,他的百姓眼睁睁等着君父去救,君父却只能坐在这里跟群臣们明里暗里地较着劲!
他成去非心也是黑的么?英奴不知为何,总是忍不住去思量成去非,目光在他身上看似游移一阵,很快便收了回去。
“近年江左多灾,只靠朝廷一味地救济并非长久之计,除却常用的开仓放粮,蠲除税调等,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堵其害。建康水利,向来弊端多生,朝廷应优选精通水务之人,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说到此,稍作停顿,才引到都水台上:
“都水台敷衍了事,尸位素餐,焉能堪此重任?今上当转都水监为他职,更选知水者代之。臣欲荐一人,原大司农左丞史青,此人治水多有心得,耗十年之功著《农政全书》三卷,言之有物,于世大有裨益,还望圣鉴。”
成去非如此突兀地忽举荐起大将军故人,一时引得众人侧目,就连英奴亦露出了匪夷所思的表情,还没来得及开口,便有人起身攻讦道:
“史青乃逆贼余党,昔日今上弘宽恕之德,念他未有助纣为孽之心,免其为庶人,已是天大的恩德,尚书令举荐此人,用意何在!”
一时群情汹汹,眼看就要吵起来,成去非果断截住了众人:“大人既已说史青并无助纣为孽之心,实则只因乃前大司农门生之故,遂视为逆贼一党,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能人所出,何必常处,眼下当务之急,乃排水利之困,解百姓之灾,何必一味纠缠前事?倘复启用史青,更能彰显君父用人之胸怀,可谓兼美,诸君缘何咄咄相逼?”
英奴心下听得通体舒朗,似有所悟:“尚书令此言有理,”说着绕开众人,只继续问:“这一回海水倒灌,损伤无数,疏浚修堤等事百废俱兴,不过,”天子一时犯难,说到底仍是钱粮空虚,捉襟见肘,受灾百姓仍需救济,正所谓“一寸堤坝一寸金”,哪里有多余的钱粮来兴修水利?
成去非似早有所料,很快接上话:“今上,大可‘以工代赈’,灾民出一天工,便能领到一天的钱粮,这样,灾民既得了赈济,又不耽搁工程……”
话音未了,听得英奴心头一振,忍不住拍掌道:“卿这法子可谓两全!”
天子内心由衷振奋,不免有些失态,随即意识到,便掩了掩情绪,轻咳一声:“尚书令此举真乃良策,解朕燃眉之急也,此事就交付于你全权操办。”
朝会一波三折,至此众人才明白尚书令用意所在,兜兜转转一大圈,原在这上头,“以工代赈”听上去确是合情合理一举两得的好法子,可他方才所提官仓一事,到底萦绕于众人心头,不知后头又是一场何等模样的风浪……
脑中一转,很快清明,好一个百官之本,录尚书事的又不是他,他反倒大包大揽把罪责扛下来了,虞仲素不是韦公,即便当下人人也要尊称一声“虞公”了,大司徒就坐在前头,成去非话已至此,录尚书事的几位还坐得住吗?
果不其然,中书令张蕴很快接言道:
“尚书令当把来龙去脉说明白些,御前奏事,岂能语焉不详?”
话听着有几分不客气,可张蕴神情却恳切,成去非微微颔首,“官仓一事,当由廷尉面圣直奏,非臣职责,臣所言,乃台阁之过。”
言毕顾曙只好出列:“臣有罪,度支岁入有常,现当事物繁多,臣有失细密,致碍当务之急需,还乞今上降罪。”
这是查出什么来了,一个个的,尽在这里装正卖勇,英奴焉能不知?成去非挑这个头,他尚书台一众人自然紧随其后,还不知道这番话到底是针对何人而发,却偏要说的处处替君父着想,言臣子之大义,横竖官仓的事,同朝堂之上这众卿家脱不了干系,是故大司徒光禄勋大夫司隶校尉等人毫无动静?倘真无干系,成去非缘何当众提及?
尚书令到底是精明啊,英奴心底幽然叹息,他有意借题发挥,却又只肯蜻蜓点水,好似一枚石子轻轻巧巧落入水中,早搅乱一池子人心,自己置身事外,大有等人入榖之意。众人见他所言不过冰山一角,知情的不知情的倒出奇一致地沉默,眼下谷粮正是敏感之事。一时殿中寂寂,连呼吸声都能教人生出几分焦躁。
“既如此,廷尉也有罪,一件事,这才多久,就弄得自相矛盾,先言官仓满库,后云账目有错,许自有疏漏之处,却不能不说亦有欺君之嫌,廷尉署这是如何当差的?还请今上明鉴。”虞仲素慢悠悠接了话,不无道理,众人只点头称是,一时又交头接耳窃窃私议起来。
成去非并不接这茬,只道:“廷尉如何奏事,今上又要如何鉴察,不是臣等此时所能妄自臆测的。”
还是这么滴水不露,英奴听得憋闷,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事情并未摊开来讲,难道只有天子一人蒙在鼓里?还要耐着性子等那廷尉不知琢磨了多久呈上一份精心准备的折子?
“那朕就等着廷尉给个说法,方才尚书令既言府库出了问题,看来光是开仓救济难能安抚百姓,众卿可还有要说的?”英奴两眼茫茫然望着前方,心头莫名一阵愤恨,他的百姓眼睁睁等着君父去救,君父却只能坐在这里跟群臣们明里暗里地较着劲!
他成去非心也是黑的么?英奴不知为何,总是忍不住去思量成去非,目光在他身上看似游移一阵,很快便收了回去。
“近年江左多灾,只靠朝廷一味地救济并非长久之计,除却常用的开仓放粮,蠲除税调等,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堵其害。建康水利,向来弊端多生,朝廷应优选精通水务之人,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说到此,稍作停顿,才引到都水台上:
“都水台敷衍了事,尸位素餐,焉能堪此重任?今上当转都水监为他职,更选知水者代之。臣欲荐一人,原大司农左丞史青,此人治水多有心得,耗十年之功著《农政全书》三卷,言之有物,于世大有裨益,还望圣鉴。”
成去非如此突兀地忽举荐起大将军故人,一时引得众人侧目,就连英奴亦露出了匪夷所思的表情,还没来得及开口,便有人起身攻讦道:
“史青乃逆贼余党,昔日今上弘宽恕之德,念他未有助纣为孽之心,免其为庶人,已是天大的恩德,尚书令举荐此人,用意何在!”
一时群情汹汹,眼看就要吵起来,成去非果断截住了众人:“大人既已说史青并无助纣为孽之心,实则只因乃前大司农门生之故,遂视为逆贼一党,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能人所出,何必常处,眼下当务之急,乃排水利之困,解百姓之灾,何必一味纠缠前事?倘复启用史青,更能彰显君父用人之胸怀,可谓兼美,诸君缘何咄咄相逼?”
英奴心下听得通体舒朗,似有所悟:“尚书令此言有理,”说着绕开众人,只继续问:“这一回海水倒灌,损伤无数,疏浚修堤等事百废俱兴,不过,”天子一时犯难,说到底仍是钱粮空虚,捉襟见肘,受灾百姓仍需救济,正所谓“一寸堤坝一寸金”,哪里有多余的钱粮来兴修水利?
成去非似早有所料,很快接上话:“今上,大可‘以工代赈’,灾民出一天工,便能领到一天的钱粮,这样,灾民既得了赈济,又不耽搁工程……”
话音未了,听得英奴心头一振,忍不住拍掌道:“卿这法子可谓两全!”
天子内心由衷振奋,不免有些失态,随即意识到,便掩了掩情绪,轻咳一声:“尚书令此举真乃良策,解朕燃眉之急也,此事就交付于你全权操办。”
朝会一波三折,至此众人才明白尚书令用意所在,兜兜转转一大圈,原在这上头,“以工代赈”听上去确是合情合理一举两得的好法子,可他方才所提官仓一事,到底萦绕于众人心头,不知后头又是一场何等模样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