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dshucheng.com,曾国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师十分钦佩,愿意尽力襄助。这几天,衡州城里也有几户绅商与他计议捐饷事。""杨员外郎急公好义,真是国家忠臣。"刚才还只是听到远处的雷声,现在真的要下雨了,曾国藩很高兴。
咸丰四年二月十五日,曾氏为杨健入祀乡贤祠一事上折:"臣因剿办土匪,驻扎衡州,示劝捐助军饷,据该故抚之孙候选员外郎杨江,首先捐银二万两,为诸绅倡率。""窃思名宦以吏治为衡,乡贤当以舆论为断。该故抚德望素优,身没已十余年,而乡人景慕不置。臣在衡接见各士绅,遂加采访,众口一词,实属乡评允洽。伊孙杨江复能义捐军饷,申念前徽,亦堪嘉尚。合无仰恳天恩,特旨准其从祀乡贤,毋庸再交部臣核议,一以洽士民懿好之公,一以为仗义急公者劝,俾臣以后办理捐输更为得手。"据《曾国藩年谱》上记载:曾氏此折,"奉旨交部议处。部议革职,奉旨改为降二级调用"。
"杨家是衡州城里最有影响的士绅。只要杨家带头,几万饷银就不难得到。不过,杨江说他捐银可以,但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他有什么要求?"曾国藩的目光变得犀利起来,彭玉麟微微一怔。
"杨江说,请大人代他上奏皇上,准许为其祖父在原籍建乡贤祠。"曾国藩摸着胸前的浓须,沉吟起来。他对杨健的情况是清楚的。杨健是衡阳人,嘉庆年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官郎中,外任府、道、运司、藩司,道光初,升湖北巡抚,道光二十五年在衡州病逝。衡州籍京官欧阳光奏请入祀乡贤祠。道光帝因杨健在湖北巡抚任上贪污受贿,官声恶劣而严斥不允。曾国藩时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也讥嘲欧阳光的孟浪。现在却要自己出面,为贪官杨健申请。欧阳光覆辙在前,岂不要重蹈吗?不过,时过境迁,道光帝已换成了咸丰帝,且眼下军情紧急,饷银难得,皇上或许可以体谅。
"杨健入祀乡贤祠一事,有奏驳在案。足下知道吗?"曾国藩问彭玉麟。
"这件事,我从前也听说过。杨中丞为官的确欠清廉,但他已过世八九年了。作古的人,也不忍心多指责。也搭帮他在生前聚敛一批银子,倘若是个担月袖风的人,他的孙子再有心,也是空的。"曾国藩淡淡一笑,没有做声。彭玉麟继续说:"我们目前急需银子,只要他肯拿出来就好。大人不妨为他写份奏折,准不准是皇上的事。实在皇上不允,杨江也怪不得了。" "他答应捐多少?"
"他说捐二万两。"
"杨家储藏的银子,少说也有二十万。捐二万,也太小气了。""杨江说,待大人奏报朝廷,皇上允许后,他再捐五万。"狡狯!曾国藩在心里骂了一句。
"杨江捐二万是少了点,不过,他一带头,其他绅商都会捐一些,凑起来,大概也不会少于七八万。只是他们都希望朝廷能给他们以奖恤。""那是自然的。我会向朝廷奏明,为他们邀赏。""看来大人同意替杨江上奏了。"曾国藩点点头说:"一张纸换来七八万两银子,尽管要担些风险,也是值得的。""我看不会有多大风险,大不了就是当年欧阳光那样,斥责一通罢了。况且大人今天之举,纯为国家而作的权变,中间苦心,皇上一定会体谅的。"曾国藩同意彭玉麟的分析,默默地摸着胡须,不再做声,他在思考这份奏折应该如何措词方为妥当。
之师十分钦佩,愿意尽力襄助。这几天,衡州城里也有几户绅商与他计议捐饷事。""杨员外郎急公好义,真是国家忠臣。"刚才还只是听到远处的雷声,现在真的要下雨了,曾国藩很高兴。
咸丰四年二月十五日,曾氏为杨健入祀乡贤祠一事上折:"臣因剿办土匪,驻扎衡州,示劝捐助军饷,据该故抚之孙候选员外郎杨江,首先捐银二万两,为诸绅倡率。""窃思名宦以吏治为衡,乡贤当以舆论为断。该故抚德望素优,身没已十余年,而乡人景慕不置。臣在衡接见各士绅,遂加采访,众口一词,实属乡评允洽。伊孙杨江复能义捐军饷,申念前徽,亦堪嘉尚。合无仰恳天恩,特旨准其从祀乡贤,毋庸再交部臣核议,一以洽士民懿好之公,一以为仗义急公者劝,俾臣以后办理捐输更为得手。"据《曾国藩年谱》上记载:曾氏此折,"奉旨交部议处。部议革职,奉旨改为降二级调用"。
"杨家是衡州城里最有影响的士绅。只要杨家带头,几万饷银就不难得到。不过,杨江说他捐银可以,但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他有什么要求?"曾国藩的目光变得犀利起来,彭玉麟微微一怔。
"杨江说,请大人代他上奏皇上,准许为其祖父在原籍建乡贤祠。"曾国藩摸着胸前的浓须,沉吟起来。他对杨健的情况是清楚的。杨健是衡阳人,嘉庆年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官郎中,外任府、道、运司、藩司,道光初,升湖北巡抚,道光二十五年在衡州病逝。衡州籍京官欧阳光奏请入祀乡贤祠。道光帝因杨健在湖北巡抚任上贪污受贿,官声恶劣而严斥不允。曾国藩时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也讥嘲欧阳光的孟浪。现在却要自己出面,为贪官杨健申请。欧阳光覆辙在前,岂不要重蹈吗?不过,时过境迁,道光帝已换成了咸丰帝,且眼下军情紧急,饷银难得,皇上或许可以体谅。
"杨健入祀乡贤祠一事,有奏驳在案。足下知道吗?"曾国藩问彭玉麟。
"这件事,我从前也听说过。杨中丞为官的确欠清廉,但他已过世八九年了。作古的人,也不忍心多指责。也搭帮他在生前聚敛一批银子,倘若是个担月袖风的人,他的孙子再有心,也是空的。"曾国藩淡淡一笑,没有做声。彭玉麟继续说:"我们目前急需银子,只要他肯拿出来就好。大人不妨为他写份奏折,准不准是皇上的事。实在皇上不允,杨江也怪不得了。" "他答应捐多少?"
"他说捐二万两。"
"杨家储藏的银子,少说也有二十万。捐二万,也太小气了。""杨江说,待大人奏报朝廷,皇上允许后,他再捐五万。"狡狯!曾国藩在心里骂了一句。
"杨江捐二万是少了点,不过,他一带头,其他绅商都会捐一些,凑起来,大概也不会少于七八万。只是他们都希望朝廷能给他们以奖恤。""那是自然的。我会向朝廷奏明,为他们邀赏。""看来大人同意替杨江上奏了。"曾国藩点点头说:"一张纸换来七八万两银子,尽管要担些风险,也是值得的。""我看不会有多大风险,大不了就是当年欧阳光那样,斥责一通罢了。况且大人今天之举,纯为国家而作的权变,中间苦心,皇上一定会体谅的。"曾国藩同意彭玉麟的分析,默默地摸着胡须,不再做声,他在思考这份奏折应该如何措词方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