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dshucheng.com,曾国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胡林翼回到武昌后几天便去世了。噩耗传来,曾国藩哀伤不已,哭道:"润芝赤心以忧国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护诸将,天下再难找这样的好人了。"又亲撰一挽联:"逋寇在吴中,是先帝与荩臣临终恨事;荐贤满天下,愿后人补我公未竟勋名。"派贞干代表他带着挽联和奠金到武昌祭吊。
这时,骆秉章奉调督办四川军务。曾国藩去信,向他推荐刘蓉佐幕,并详告刘蓉之才可胜封疆大任。又与官文合议,荐李续宜为鄂抚、毛鸿宾为湘抚。
这时杨载福由湖口来安庆哭临,并与曾国藩道及"载福"二字犯了今上"载淳"的讳,拟改名岳斌。又说邓翼升本姓黄,幼年丧父,随母改适邓氏,遂从邓姓,现已升至副将,例应复姓归宗,请代向朝廷奏明。
曾国藩满口答应:"改名岳斌,是对皇上的尊崇;复姓归宗,是对祖宗的孝敬。这都是大好事。尤其是邓翼升的情况,湘勇中可能不少,要借此广为宣传,鼓励大家都来积功受赏,像他那样,由皇上亲颁复姓归宗,这样的孝子贤孙几多荣耀,几多风光!"不久, 从热河行宫陆续寄来上谕,嘉奖攻克安庆有功人员:曾国藩赏加太子少保衔;曾国荃加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曾贞干免选本班,以同知直隶州尽先选用,并赏戴花翎;又谥曾国华为愍烈, 以彰其为国捐躯的忠烈。国藩接旨又喜又惧, 急速发密信至庐山,嘱六弟千万千万不能下山。曾国藩注意到上谕一改过去成例,直呼湘勇为湘军,这点尤使他欣喜。他想起过去在这件事上对王錱的指责,对左宗棠的规劝,觉得自己的谨慎稳重还是对的。今后可以堂而皇之地叫湘军,而不担心遭人讥责了!
三省巡抚的实授也下来了:皖抚彭玉麟、鄂抚李续宜、湘抚毛鸿宾,一概照曾国藩所荐允准。李、毛欢欢喜喜地上任了,惟独彭玉麟坚辞不受。朝廷拿他没办法,只得改授兵部右侍郎,调李续宜为皖抚,严树森为鄂抚。
曾氏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日记:"兵部火票递到恭理丧仪五大臣咨文,大行皇帝颁赏遗念衣物。木箱一个。内冠一顶,系红丝结顶。青狐胲袍一件。表一件。玉搬指一件,中镂空,上刻'嘉庆御用'四字。木箱外用牛皮包一层,毡包一层,内用毡一层。犹记道光三十年二月初十日,在贤良门外颁赏宣宗成皇帝遗念衣物,诸王大臣皆得赏件,余得春绸大衫一件,玉佩一件。当时群臣在桥南叩头谢恩。或言遗念衣物,大内赐出者,太监多以膺物易之,真御用之物不可多得。此次所赐衣冠殆真为文宗显皇帝御用之件,不似太监所易膺物。鼎湖龙去,遗剑依然,曷胜感怆!"
接着又运来一箱新主颁赏的大行皇帝的遗念衣物。曾国藩焚香顶礼,对着北边跪拜后,命人将箱子打开。赏物包得很严实。外面一层牛皮,牛皮拆开后,又是一层毛毡,毛毡拆开后,遗念衣物出来了:冠一顶,以上红丝结顶;青狐胲袍一件;西洋精表一只,玉搬指一件,上刻"嘉庆御用"四字;淡黄东珠念珠一串;大小橘黄寿山印章石十枚。均注明系大行皇帝生前喜爱之物。曾国藩捧着这些遗念衣物,又大哭了一场。这是第二次得遗念物了。十二年前道光帝去世时,曾国藩以正二品侍郎身份领得一件春绸大衫。后来才知是件假的,真的早让太监拿走,高价出卖了。这次远在安庆,却得到如此多如此贵重的真品,怎不令他感激涕零呢?对他家兄弟四人的嘉奖,三省巡抚完全照他的推荐任命以及这箱遗念衣物的颁赏,这三件事使曾国藩深深感到,咸丰帝虽已大行,新主对自己依然眷顾甚隆,坚决地、毫不犹豫地拒绝胡、左、彭的试探,是非常正确的。皇家的天高地厚之恩,永远不应该忘记!
"大人,王壬秋先生前来拜见。"荆七进来禀报。
"他怎么到这里来了?"曾国藩正想着时,王闿运已经进来了。
台湾天一出版社《王湘绮传记资料》中《记近代大儒与奇士的王壬秋》里说:"当年王壬秋常常以应试或其他事由遨游京都,下榻法源寺,肃顺素钦其才,乃延揽入其幕中,待以上宾之礼,甚至深夜造访,商量机密。王草拟的奏折,极得咸丰帝的叹赏。问何以不令出仕,肃顺乃以'此人非衣貂不肯出'。帝乃特例为之赏貂。""曾氏当时举足轻重,清廷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曾的手中。因传王壬秋、胡林翼、彭玉麟都劝其自为。壬秋屡次暗地进言,'与其出死力替别人争天下,何不自己来创业垂统'?吓得国藩不敢答话,而以指醮杯中茶汁,连写着不少的'妄'字。壬秋只好知难而去。"
"幸会,幸会!"一别七年,王闿运显得比过去成熟老练多了,倜傥不羁的性格中更增添几分轩昂的气概。这几年,王闿运以"衣貂举人"名扬京师。这里有个故事。有次肃顺上奏章,咸丰帝看后问"这篇奏章是谁写的?"肃顺答:"家中西席湖南举人王闿运。"咸丰帝又问:"此人为何不出仕?"肃顺答:"此人非貂不仕。"咸丰帝说:"可以衣貂。"当时规矩,二品以上的大员和翰林才可以穿貂皮衣。翰林品级虽不高,因为是天子门生,故也可以享受这种待遇。从那以后,别人就称王闿运为"衣貂举人"。
"湘军攻克安庆,闿运特来向宫保和九帅贺喜。"王闿运仍像当年那样,恭敬而又大方地笑着说。
"安庆虽光复,皇上却龙驭上宾,这种时候,说什么贺喜一类的话。"曾国藩和王闿运对面而坐,将他仔细地看了一阵。"听说你一直在肃中堂家当西席,为何有空到安庆来?""我离开肃中堂家有半年了,这一向一直在山东作客。"王闿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忽然正色道:"大人,国家大乱在旦夕,闿运想求大人赐一良策以避风险。""壬秋此话从何说来?"曾国藩惊问。
"大人,不是晚生危言耸听,朝廷早晚必有大动乱。"王闿运平平和和地说,"大人,有人上折,叫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你知道吗?" 曾国藩摇了摇头。
"龙皞臣现尚在肃中堂家,离济宁前,我收到他的信,信上说起此事。"王闿运拿出一封信来,双手递给曾国藩。龙皞臣信里提到御史董元醇上疏,建议皇太后垂帘听政;还提到恭王赴热河行宫吊丧,并说九月底大行皇帝梓宫回京等事。看来,局势的确越来越复杂。曾国藩沉默了好长一阵子,才慢慢吞吞地吐出一句话:"我朝无太后临朝的先例。""正是大人所说的,不能行垂帘听政。"... -->>
胡林翼回到武昌后几天便去世了。噩耗传来,曾国藩哀伤不已,哭道:"润芝赤心以忧国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护诸将,天下再难找这样的好人了。"又亲撰一挽联:"逋寇在吴中,是先帝与荩臣临终恨事;荐贤满天下,愿后人补我公未竟勋名。"派贞干代表他带着挽联和奠金到武昌祭吊。
这时,骆秉章奉调督办四川军务。曾国藩去信,向他推荐刘蓉佐幕,并详告刘蓉之才可胜封疆大任。又与官文合议,荐李续宜为鄂抚、毛鸿宾为湘抚。
这时杨载福由湖口来安庆哭临,并与曾国藩道及"载福"二字犯了今上"载淳"的讳,拟改名岳斌。又说邓翼升本姓黄,幼年丧父,随母改适邓氏,遂从邓姓,现已升至副将,例应复姓归宗,请代向朝廷奏明。
曾国藩满口答应:"改名岳斌,是对皇上的尊崇;复姓归宗,是对祖宗的孝敬。这都是大好事。尤其是邓翼升的情况,湘勇中可能不少,要借此广为宣传,鼓励大家都来积功受赏,像他那样,由皇上亲颁复姓归宗,这样的孝子贤孙几多荣耀,几多风光!"不久, 从热河行宫陆续寄来上谕,嘉奖攻克安庆有功人员:曾国藩赏加太子少保衔;曾国荃加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曾贞干免选本班,以同知直隶州尽先选用,并赏戴花翎;又谥曾国华为愍烈, 以彰其为国捐躯的忠烈。国藩接旨又喜又惧, 急速发密信至庐山,嘱六弟千万千万不能下山。曾国藩注意到上谕一改过去成例,直呼湘勇为湘军,这点尤使他欣喜。他想起过去在这件事上对王錱的指责,对左宗棠的规劝,觉得自己的谨慎稳重还是对的。今后可以堂而皇之地叫湘军,而不担心遭人讥责了!
三省巡抚的实授也下来了:皖抚彭玉麟、鄂抚李续宜、湘抚毛鸿宾,一概照曾国藩所荐允准。李、毛欢欢喜喜地上任了,惟独彭玉麟坚辞不受。朝廷拿他没办法,只得改授兵部右侍郎,调李续宜为皖抚,严树森为鄂抚。
曾氏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日记:"兵部火票递到恭理丧仪五大臣咨文,大行皇帝颁赏遗念衣物。木箱一个。内冠一顶,系红丝结顶。青狐胲袍一件。表一件。玉搬指一件,中镂空,上刻'嘉庆御用'四字。木箱外用牛皮包一层,毡包一层,内用毡一层。犹记道光三十年二月初十日,在贤良门外颁赏宣宗成皇帝遗念衣物,诸王大臣皆得赏件,余得春绸大衫一件,玉佩一件。当时群臣在桥南叩头谢恩。或言遗念衣物,大内赐出者,太监多以膺物易之,真御用之物不可多得。此次所赐衣冠殆真为文宗显皇帝御用之件,不似太监所易膺物。鼎湖龙去,遗剑依然,曷胜感怆!"
接着又运来一箱新主颁赏的大行皇帝的遗念衣物。曾国藩焚香顶礼,对着北边跪拜后,命人将箱子打开。赏物包得很严实。外面一层牛皮,牛皮拆开后,又是一层毛毡,毛毡拆开后,遗念衣物出来了:冠一顶,以上红丝结顶;青狐胲袍一件;西洋精表一只,玉搬指一件,上刻"嘉庆御用"四字;淡黄东珠念珠一串;大小橘黄寿山印章石十枚。均注明系大行皇帝生前喜爱之物。曾国藩捧着这些遗念衣物,又大哭了一场。这是第二次得遗念物了。十二年前道光帝去世时,曾国藩以正二品侍郎身份领得一件春绸大衫。后来才知是件假的,真的早让太监拿走,高价出卖了。这次远在安庆,却得到如此多如此贵重的真品,怎不令他感激涕零呢?对他家兄弟四人的嘉奖,三省巡抚完全照他的推荐任命以及这箱遗念衣物的颁赏,这三件事使曾国藩深深感到,咸丰帝虽已大行,新主对自己依然眷顾甚隆,坚决地、毫不犹豫地拒绝胡、左、彭的试探,是非常正确的。皇家的天高地厚之恩,永远不应该忘记!
"大人,王壬秋先生前来拜见。"荆七进来禀报。
"他怎么到这里来了?"曾国藩正想着时,王闿运已经进来了。
台湾天一出版社《王湘绮传记资料》中《记近代大儒与奇士的王壬秋》里说:"当年王壬秋常常以应试或其他事由遨游京都,下榻法源寺,肃顺素钦其才,乃延揽入其幕中,待以上宾之礼,甚至深夜造访,商量机密。王草拟的奏折,极得咸丰帝的叹赏。问何以不令出仕,肃顺乃以'此人非衣貂不肯出'。帝乃特例为之赏貂。""曾氏当时举足轻重,清廷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曾的手中。因传王壬秋、胡林翼、彭玉麟都劝其自为。壬秋屡次暗地进言,'与其出死力替别人争天下,何不自己来创业垂统'?吓得国藩不敢答话,而以指醮杯中茶汁,连写着不少的'妄'字。壬秋只好知难而去。"
"幸会,幸会!"一别七年,王闿运显得比过去成熟老练多了,倜傥不羁的性格中更增添几分轩昂的气概。这几年,王闿运以"衣貂举人"名扬京师。这里有个故事。有次肃顺上奏章,咸丰帝看后问"这篇奏章是谁写的?"肃顺答:"家中西席湖南举人王闿运。"咸丰帝又问:"此人为何不出仕?"肃顺答:"此人非貂不仕。"咸丰帝说:"可以衣貂。"当时规矩,二品以上的大员和翰林才可以穿貂皮衣。翰林品级虽不高,因为是天子门生,故也可以享受这种待遇。从那以后,别人就称王闿运为"衣貂举人"。
"湘军攻克安庆,闿运特来向宫保和九帅贺喜。"王闿运仍像当年那样,恭敬而又大方地笑着说。
"安庆虽光复,皇上却龙驭上宾,这种时候,说什么贺喜一类的话。"曾国藩和王闿运对面而坐,将他仔细地看了一阵。"听说你一直在肃中堂家当西席,为何有空到安庆来?""我离开肃中堂家有半年了,这一向一直在山东作客。"王闿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忽然正色道:"大人,国家大乱在旦夕,闿运想求大人赐一良策以避风险。""壬秋此话从何说来?"曾国藩惊问。
"大人,不是晚生危言耸听,朝廷早晚必有大动乱。"王闿运平平和和地说,"大人,有人上折,叫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你知道吗?" 曾国藩摇了摇头。
"龙皞臣现尚在肃中堂家,离济宁前,我收到他的信,信上说起此事。"王闿运拿出一封信来,双手递给曾国藩。龙皞臣信里提到御史董元醇上疏,建议皇太后垂帘听政;还提到恭王赴热河行宫吊丧,并说九月底大行皇帝梓宫回京等事。看来,局势的确越来越复杂。曾国藩沉默了好长一阵子,才慢慢吞吞地吐出一句话:"我朝无太后临朝的先例。""正是大人所说的,不能行垂帘听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