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dshucheng.com,异能古董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地段,但是它是一种不甚透明、质硬而涩的石材,无皮,无萝卜纹,亦无裂格,质色如糖黄田,比重在2.9以上,在手中有死沉之感,肌质中含有虱卵状白泡点。
用“掘性都成坑”冒充。掘性都成坑生于土中,亦有萝卜纹,石贾每用以充下坂黄,有的黄金黄都成偶有红格,质地细腻也偶有如鹿目的石皮,近似田石。分辨这类石材时,一是看温润度,掘性都成温润度差于田黄。二是看纹路,掘性都成之纹为曲而细之水流状、绵絮状纹,与萝卜纹不同。掘性都成皮黄心淡,有的泛灰色,不若田黄质里泛红。掘性都成的特点是山石气重,质结而坚,肌理多杂而不纯,时有细小的白杂点,不难分辨。
用“贴岩都成坑”冒充。贴岩都成坑其贴岩石的一面极凝灵润泽,但温润及凝腻度不够,局部有疏网状萝卜纹,由于其处于贴岩,仅一面凝灵似田石,渐向里色泽渐浑。不难辩认。但以都成坑论价,高于鹿目格,与中等田石相似。
用“蛇匏”冒充。蛇匏为近似掘性都成的独石,一般肌理呈灰白色,似白田,但通灵度差,质地多不纯,含有杂色渣点,或白砂点,山石气重,比重大于白田,其里泛灰白。
用“贴石黄高山”冒充。四十年代产者甚佳。该石亦如贴岩都成坑然,贴石一面较凝灵,色栗黄而明朗,似田石,深入1、2厘米则近米糠黄,无萝卜纹,背面反而有萝卜纹,但颜色不一,是其破绽。
用“芦荫”冒充。芦荫为掘性独石,酷似田黄,但色泽灰暗,质地燥结而微坚。
用“溪蛋”冒充。溪蛋产月洋溪中,外观略似田石,无皮,无红格,无萝卜纹,质地属芙蓉石性,其里泛白。与田石有明显区别。
用“善伯洞”冒充。善伯洞本为矿洞名称,有部份结晶体,温润通灵,似田黄冻,故有以将其加工雕刻后冒充田黄石者,该石无石皮,属山石,致细观察,肌里多含金属细砂点及粉白色浑点,俗称“花生糕”。
用“牛旦黄”冒充。牛旦黄俗称牛旦田,块状。主要产旗山南麓的溪底及田地土中,质地略明润,但粗糙,外裹黄色或黑色的石皮,这点略似田石。肌里无萝卜纹,不通灵,隐有细白点,比重大,易辨识。
用“黄冻”冒充。黄冻本为水坑冻石,如枇杷黄,质地通灵,易与上坂田黄相混,鉴别的主要根据是黄冻无石皮,色泽表里一致。温润度逊之。
用“老坑黄高山石”冒充。在老坑高山有栗黄色者,亦有纹,但与萝卜纹不似,较松而宽。久经油浸,亦润。但质松而粗。凝、润、腻不够。
用“白水黄”冒充。白水黄为高山石,质硬不通透,有的白水黄有黑皮者,肌里也有层纹,却不似萝卜纹,有碎裂纹,却不似格纹。当地石贾骗极外行人用之。
用“白高山冻”冒充白田。白高山冻有的有萝卜纹,多作粽粒状,或水流纹状,质松,乏温、腻结。
用“民国二年白高山石”染色冒充。该石有萝卜纹者,极似田石之不规则网状纹。用黄连或藤黄水煮之,能似桂花黄田,但常有不透明之硬块,质坚。同时缺温润、腻度。
用“太极头石”冒充。该石质晶莹透澈。有红、黄、白诸色。往往以黄、白色再染色,借其有萝卜纹状的纹路骗人。
用“高山荔枝冻”冒充。荔枝有萝卜纹,将白荔枝染色,然坚脆,温、凝、腻度不够,近年在广交会上见有冒充者,售数万元一条。
用“高山牛角冻”冒充黑田。牛角冻本属水坑石,色黑中带赭,通明而有光泽,偶然肌里有格,也有水流状的萝卜纹,较密而直,黑田的萝卜纹弯曲而较松。质乏温、润、腻度,细审之也不难辨认。
用“连江黄”冒充。连江黄产寿山东北部之金山顶,外地人称干黄,连江人及青田人称山黄,色黄质硬多裂,肌里显现有直纹,不通透。清时便有北京商贾常赝田黄石贩售。其属脉状矿石,无砂矿共有特征,石质存在根本差别。
用“金狮峰独石”冒充。该石产于金狮峰,有黑色裹皮,较之田石的乌雅皮更加乌黑、厚密、无萝卜纹,不通透,质地粗糙干涩,山石气重。
用“房山石”冒充。产于北京城西之房山,石贾取之以色料泡煮后,以冒田黄石。质松,无纹,乏温、润、腻度。
用“黄色朝鲜石”冒充。近20余年以该石冒充者不少,多在台湾、香港市场,近见在广州、北京出现。该石细嫩而凝润,半透明,色艳而迷人。朝鲜石有网状萝卜纹,也有牛毛纹者作平行状,即一方印章者两面有平行纹,另两面则无纹,也不似田石的萝卜纹。
用“富矿石”冒充。近年来多以青海富矿石冒充者不少,富矿石为黄色的软石,色艳迷人,但较薄,不到2厘米厚,两面为平面,夹有白石皮,一般雕高浮雕,硬度约在1.5度,用指甲能划动。
以上列举假冒田石者20几种,尚未能囊列所有冒充技俩,大抵以高山石类冒充者为多。半真半假不在其例。只要将石质弄清,即不难辨。
田黄石的识别
[编辑本段]
如何鉴别“石中之王”田黄石,这是寿山石收藏家和鉴赏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他们必备的一种鉴别能力。古今寿山石鉴赏家和研究者鉴别田黄石的经验可归纳为形状、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态、手感和比重。
(1)形状根据田黄石的地质形成和演变历史,一般的田黄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即鹅卵形状,但在上板坑头附近出产的田黄石,有时也有棱角,这是因为这里接近溪流的源头,田黄石缺少滚动、磨练的机会。此外,还有少部分田黄石,在埋藏地下的过程中,因地壳运动,石身裂碎,分成几瓣,形成棱角,虽然经过泥土的长期滋养,但断面的棱角并未被磨平,因此有时石农在挖掘发现这种断裂性田黄石时,通常还会继续在附近寻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除了少数田黄石外表无石皮外,一般情况下,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田黄石的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皮质比其它掘性寿山石的石皮质地要细结柔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一般情况下,单层皮的田黄石颜色有黄、白、黑、绿,色泽有浓有淡,分布有的整体统一,有的两面不同,还有的呈块状组合,质地也有优劣之分。皮色纯如牙黄者,质地极为纯优,称为黄金黄田黄石;黄而灰绿者,质微硬结,色泽偏黝;黑而微绿,皮清一色者,也属优质;皮色灰白浅淡的色泽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黄绿或小块灰白的,纹路粗杂,通灵度差,多为硬田黄或杂田石。有的单层皮田黄石,一面为白皮,另一面却是黑皮,即一面为银裹金,另一面为乌鸦皮。
双层皮的田黄石,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薄黄皮,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半透明的白皮。这两种双层皮的田黄石,大部分属枇杷黄田黄石,外层皮质细腻,内层皮厚薄分布均匀,肌质纯佳,甚至凝灵如冻。
由于田黄石有一定的迁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层酸碱度的变化,所以,有时还可见到三层皮田黄石。或乌鸦皮在外、黄皮居中、白皮居内;或黄皮在外、黑皮居中、黄皮在内。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石,皮虽不透明,难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质极佳。
通常情况下,除部分三层皮的田黄石外,一般的田黄石,在灯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内在的肌理色质。
(3)色相要辨识田黄石的本色,不能在灯光下观察,而要在太阳光下观察。善于鉴别田黄的行家,通常以色调的浓淡来形容田黄的“熟”“老”与否,借以推测田黄在地下沉睡的长短。田黄石色泽鲜而不俗,稳而不浊,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点是毫无“火气”,并且以黄色为主。无论红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层“帝王之气”,带有黄味,但不同的田黄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纯度、浓度和肌质的通灵度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块田黄石,其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除白田黄石以外,大都是外浓而内渐黄淡,尤其是大而宽厚的田黄石,内外一色的极少,只有形状薄、体积小的,方能内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白田黄石和黄田黄石之间,外具白田黄石肌质,内心近似黄金黄田黄石之质。白田黄石多数带有黄心。黄心多的,即属银裹金。另一种是白皮田黄石。还有一种“金裹银”田黄石,极为罕见。
“绿田石”,世有传闻,迄今未见。
(4)肌理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像鲜产橙柑剖瓤。田黄石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就愈明显,所以白田石的萝卜纹,往往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黄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也很纯优,是最凝灵的田黄石之一。
(5)格裂形态寿山界古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这是因为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但裂格不是田黄石独有,只是田黄的裂格,其颜色和形状与众不同。
田黄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现于表层,多呈交叉状,如龟裂纹。坑头田黄石、碓下田黄石等居多。格线挺直而利落的,坑头田黄石等最常见。暗格则较多深藏于田黄石的肌理内。格粗大而深长的,石性多软,如白田黄石、上坂田黄石等。格纹若断若续、蜿蜒而长的田黄石,质较松嫩,时见之于上坂。格斜浅而短小的,质凝而嫩,中坂的居多,同时在上坂和下坂品质好的田黄石中,也较常见。
田里挖掘的田黄石类的红格,也称“红筋”,多呈褐黄或赭黄色。无皮的田黄石红格浓重。黑皮田黄石与白皮田黄石还常见其皮随格侵入,以致雕制时难以掩饰。
(6)手感田黄石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各色田黄石,即使是白田黄石或黑田黄石,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宝气灿烂,虽寒冬腊月,也感温存有情,入手可亲。田黄石在握,手感脂润,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更觉油光欲滴。
(7)比重2.6--2.65
田黄石的防伪
[编辑本段]
田黄素有“易金三倍”之说,因其珍稀难觅,价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贾以连江黄假冒田黄石。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黄石与某些石种有相似之处的特点,或以次充好,或制假乱真,因此田黄石收藏者必须加以防备。
常见的制假现象:
一种是利用色泽接近田黄石、肌理似有萝卜纹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状,并用硬器点凿或置于硬砂中翻滚,然后沾上土或着色,再加蒸煮,使其颜色外形与无皮的田黄石相似。这种假田黄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细观察,其外表凿痕密布,终不自然。只要透过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为伪物。
第二种是假造石皮。或用颜料涂染,或用胶水调石粉涂抹其表,或泡药水高压加温,再经磨制,就像紧裹着石皮的田黄石。然而,这种假石皮松而脆,颗粒粗大,浑浊不透,干结如疤,难以受刀。辨认时,一经摸或加油,不久,其图文均不见。雕刻时也只能刻制组线条景物,而不能精雕细刻。
第三种是改变别的石种色泽,使它类似田黄石,又“巧妙”地使表层肌质变换成田黄石的“裹皮”,伪造成乌鸦皮田黄石,但其皮层浅薄如纸,这种假品,因皮色过于透明,皮质也过于细柔,所以易于识别。
第四种是利用某些质地与田黄石相似的石种进行冒充。这种冒品的识别,要求鉴别者必须熟悉几种与田黄相似的石种的特性,以便进行比较和鉴别。如掘性高山石与掘性都成坑石,通常都有萝卜纹,但前者石性较松,后者石质微坚,都不如田黄石温润。又如鲎箕石也属掘性高山,质松性燥,且外形多不呈卵状。再如旧洞善伯的黄色结晶体,虽可与田黄相比美,但没有石皮与萝卜纹,而且肌理时有金属砂点,有时还有“花生糕”浑点,与田黄相比,相去甚远。此外,黄色荔枝冻石因偶有石皮和萝卜纹,也常被石贾制成方章,冒称田黄冻,这种冒品要价极高,且因为没有人工痕迹,所以若非行家,不好识别,但细察之下,还是可以发现这种荔枝冻质地过于通灵,萝卜纹也较粗,缺乏田黄的稳重感。
近年,有关部门在研究田黄的内部成份中,用某种科学的方法,改变一些石材的分子结构,使其色泽与内部结构接近于田黄石,但终不能温润其质、丝纹其体,由此可见田黄石的天生丽质并非人工所能牵强达到。
石中之王田黄石
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田坑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被人们称之为“帝石”。
关于田黄石的由来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是凤凰鸟蛋所变……据说还有史书记载: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玉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一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这些官方的、民间的传说无疑给田黄石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田黄石质地宝洁、透明、通灵,肌里纹路隐约如丝,明显细致,宛如萝线纹。寿山石的筋格有好几种,而田黄石的筋格唯有红色盘格一种,在一块田黄石上表里的色调是可能变化的,因此,田黄石方章价值更高。将田黄石锯成方章,前人谓之“解石”,古人有“解石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这是因为田黄石很难从外表看出其色调是否表里一致,锯开来也许数倍增值,也许价落万丈。田黄石大多为卵状,故用手抚摸时会有圆顺温润之感,一块好的田黄石还须经艺术加工,加工的手法有薄意、浮雕、圆雕和制成方章。
近年来,田黄石日渐稀少价格扶摇直上,易金三倍之说早已过时。拍卖市场上田黄石价格火爆,一方几十克重的田黄旧印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件头稍大的上品,可以卖到几十万、上百万元。
田黄,这一数百年来一直受文人雅士所喜好的收藏“旧宠”,除了田黄本身蕴含了高雅、品位等文化内涵外,还因为田黄石材稀缺。田黄属传统雕刻石材寿山石中的上品,出产于福建寿山乡一条名为寿山溪的西边古沙层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开采历史。由于多年的开采,田黄石材已趋枯竭,石材价格猛涨。以前说“一两黄金一两田黄”,但时至今日,一两田黄的价格早已比一两黄金高出好几倍。据广州市文物总店的专家介绍,去年1克品相普通的田黄石材要价已达300元。
下地段,但是它是一种不甚透明、质硬而涩的石材,无皮,无萝卜纹,亦无裂格,质色如糖黄田,比重在2.9以上,在手中有死沉之感,肌质中含有虱卵状白泡点。
用“掘性都成坑”冒充。掘性都成坑生于土中,亦有萝卜纹,石贾每用以充下坂黄,有的黄金黄都成偶有红格,质地细腻也偶有如鹿目的石皮,近似田石。分辨这类石材时,一是看温润度,掘性都成温润度差于田黄。二是看纹路,掘性都成之纹为曲而细之水流状、绵絮状纹,与萝卜纹不同。掘性都成皮黄心淡,有的泛灰色,不若田黄质里泛红。掘性都成的特点是山石气重,质结而坚,肌理多杂而不纯,时有细小的白杂点,不难分辨。
用“贴岩都成坑”冒充。贴岩都成坑其贴岩石的一面极凝灵润泽,但温润及凝腻度不够,局部有疏网状萝卜纹,由于其处于贴岩,仅一面凝灵似田石,渐向里色泽渐浑。不难辩认。但以都成坑论价,高于鹿目格,与中等田石相似。
用“蛇匏”冒充。蛇匏为近似掘性都成的独石,一般肌理呈灰白色,似白田,但通灵度差,质地多不纯,含有杂色渣点,或白砂点,山石气重,比重大于白田,其里泛灰白。
用“贴石黄高山”冒充。四十年代产者甚佳。该石亦如贴岩都成坑然,贴石一面较凝灵,色栗黄而明朗,似田石,深入1、2厘米则近米糠黄,无萝卜纹,背面反而有萝卜纹,但颜色不一,是其破绽。
用“芦荫”冒充。芦荫为掘性独石,酷似田黄,但色泽灰暗,质地燥结而微坚。
用“溪蛋”冒充。溪蛋产月洋溪中,外观略似田石,无皮,无红格,无萝卜纹,质地属芙蓉石性,其里泛白。与田石有明显区别。
用“善伯洞”冒充。善伯洞本为矿洞名称,有部份结晶体,温润通灵,似田黄冻,故有以将其加工雕刻后冒充田黄石者,该石无石皮,属山石,致细观察,肌里多含金属细砂点及粉白色浑点,俗称“花生糕”。
用“牛旦黄”冒充。牛旦黄俗称牛旦田,块状。主要产旗山南麓的溪底及田地土中,质地略明润,但粗糙,外裹黄色或黑色的石皮,这点略似田石。肌里无萝卜纹,不通灵,隐有细白点,比重大,易辨识。
用“黄冻”冒充。黄冻本为水坑冻石,如枇杷黄,质地通灵,易与上坂田黄相混,鉴别的主要根据是黄冻无石皮,色泽表里一致。温润度逊之。
用“老坑黄高山石”冒充。在老坑高山有栗黄色者,亦有纹,但与萝卜纹不似,较松而宽。久经油浸,亦润。但质松而粗。凝、润、腻不够。
用“白水黄”冒充。白水黄为高山石,质硬不通透,有的白水黄有黑皮者,肌里也有层纹,却不似萝卜纹,有碎裂纹,却不似格纹。当地石贾骗极外行人用之。
用“白高山冻”冒充白田。白高山冻有的有萝卜纹,多作粽粒状,或水流纹状,质松,乏温、腻结。
用“民国二年白高山石”染色冒充。该石有萝卜纹者,极似田石之不规则网状纹。用黄连或藤黄水煮之,能似桂花黄田,但常有不透明之硬块,质坚。同时缺温润、腻度。
用“太极头石”冒充。该石质晶莹透澈。有红、黄、白诸色。往往以黄、白色再染色,借其有萝卜纹状的纹路骗人。
用“高山荔枝冻”冒充。荔枝有萝卜纹,将白荔枝染色,然坚脆,温、凝、腻度不够,近年在广交会上见有冒充者,售数万元一条。
用“高山牛角冻”冒充黑田。牛角冻本属水坑石,色黑中带赭,通明而有光泽,偶然肌里有格,也有水流状的萝卜纹,较密而直,黑田的萝卜纹弯曲而较松。质乏温、润、腻度,细审之也不难辨认。
用“连江黄”冒充。连江黄产寿山东北部之金山顶,外地人称干黄,连江人及青田人称山黄,色黄质硬多裂,肌里显现有直纹,不通透。清时便有北京商贾常赝田黄石贩售。其属脉状矿石,无砂矿共有特征,石质存在根本差别。
用“金狮峰独石”冒充。该石产于金狮峰,有黑色裹皮,较之田石的乌雅皮更加乌黑、厚密、无萝卜纹,不通透,质地粗糙干涩,山石气重。
用“房山石”冒充。产于北京城西之房山,石贾取之以色料泡煮后,以冒田黄石。质松,无纹,乏温、润、腻度。
用“黄色朝鲜石”冒充。近20余年以该石冒充者不少,多在台湾、香港市场,近见在广州、北京出现。该石细嫩而凝润,半透明,色艳而迷人。朝鲜石有网状萝卜纹,也有牛毛纹者作平行状,即一方印章者两面有平行纹,另两面则无纹,也不似田石的萝卜纹。
用“富矿石”冒充。近年来多以青海富矿石冒充者不少,富矿石为黄色的软石,色艳迷人,但较薄,不到2厘米厚,两面为平面,夹有白石皮,一般雕高浮雕,硬度约在1.5度,用指甲能划动。
以上列举假冒田石者20几种,尚未能囊列所有冒充技俩,大抵以高山石类冒充者为多。半真半假不在其例。只要将石质弄清,即不难辨。
田黄石的识别
[编辑本段]
如何鉴别“石中之王”田黄石,这是寿山石收藏家和鉴赏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他们必备的一种鉴别能力。古今寿山石鉴赏家和研究者鉴别田黄石的经验可归纳为形状、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态、手感和比重。
(1)形状根据田黄石的地质形成和演变历史,一般的田黄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即鹅卵形状,但在上板坑头附近出产的田黄石,有时也有棱角,这是因为这里接近溪流的源头,田黄石缺少滚动、磨练的机会。此外,还有少部分田黄石,在埋藏地下的过程中,因地壳运动,石身裂碎,分成几瓣,形成棱角,虽然经过泥土的长期滋养,但断面的棱角并未被磨平,因此有时石农在挖掘发现这种断裂性田黄石时,通常还会继续在附近寻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除了少数田黄石外表无石皮外,一般情况下,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田黄石的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皮质比其它掘性寿山石的石皮质地要细结柔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一般情况下,单层皮的田黄石颜色有黄、白、黑、绿,色泽有浓有淡,分布有的整体统一,有的两面不同,还有的呈块状组合,质地也有优劣之分。皮色纯如牙黄者,质地极为纯优,称为黄金黄田黄石;黄而灰绿者,质微硬结,色泽偏黝;黑而微绿,皮清一色者,也属优质;皮色灰白浅淡的色泽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黄绿或小块灰白的,纹路粗杂,通灵度差,多为硬田黄或杂田石。有的单层皮田黄石,一面为白皮,另一面却是黑皮,即一面为银裹金,另一面为乌鸦皮。
双层皮的田黄石,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薄黄皮,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半透明的白皮。这两种双层皮的田黄石,大部分属枇杷黄田黄石,外层皮质细腻,内层皮厚薄分布均匀,肌质纯佳,甚至凝灵如冻。
由于田黄石有一定的迁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层酸碱度的变化,所以,有时还可见到三层皮田黄石。或乌鸦皮在外、黄皮居中、白皮居内;或黄皮在外、黑皮居中、黄皮在内。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石,皮虽不透明,难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质极佳。
通常情况下,除部分三层皮的田黄石外,一般的田黄石,在灯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内在的肌理色质。
(3)色相要辨识田黄石的本色,不能在灯光下观察,而要在太阳光下观察。善于鉴别田黄的行家,通常以色调的浓淡来形容田黄的“熟”“老”与否,借以推测田黄在地下沉睡的长短。田黄石色泽鲜而不俗,稳而不浊,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点是毫无“火气”,并且以黄色为主。无论红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层“帝王之气”,带有黄味,但不同的田黄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纯度、浓度和肌质的通灵度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块田黄石,其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除白田黄石以外,大都是外浓而内渐黄淡,尤其是大而宽厚的田黄石,内外一色的极少,只有形状薄、体积小的,方能内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白田黄石和黄田黄石之间,外具白田黄石肌质,内心近似黄金黄田黄石之质。白田黄石多数带有黄心。黄心多的,即属银裹金。另一种是白皮田黄石。还有一种“金裹银”田黄石,极为罕见。
“绿田石”,世有传闻,迄今未见。
(4)肌理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像鲜产橙柑剖瓤。田黄石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就愈明显,所以白田石的萝卜纹,往往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黄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也很纯优,是最凝灵的田黄石之一。
(5)格裂形态寿山界古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这是因为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但裂格不是田黄石独有,只是田黄的裂格,其颜色和形状与众不同。
田黄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现于表层,多呈交叉状,如龟裂纹。坑头田黄石、碓下田黄石等居多。格线挺直而利落的,坑头田黄石等最常见。暗格则较多深藏于田黄石的肌理内。格粗大而深长的,石性多软,如白田黄石、上坂田黄石等。格纹若断若续、蜿蜒而长的田黄石,质较松嫩,时见之于上坂。格斜浅而短小的,质凝而嫩,中坂的居多,同时在上坂和下坂品质好的田黄石中,也较常见。
田里挖掘的田黄石类的红格,也称“红筋”,多呈褐黄或赭黄色。无皮的田黄石红格浓重。黑皮田黄石与白皮田黄石还常见其皮随格侵入,以致雕制时难以掩饰。
(6)手感田黄石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各色田黄石,即使是白田黄石或黑田黄石,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宝气灿烂,虽寒冬腊月,也感温存有情,入手可亲。田黄石在握,手感脂润,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更觉油光欲滴。
(7)比重2.6--2.65
田黄石的防伪
[编辑本段]
田黄素有“易金三倍”之说,因其珍稀难觅,价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贾以连江黄假冒田黄石。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黄石与某些石种有相似之处的特点,或以次充好,或制假乱真,因此田黄石收藏者必须加以防备。
常见的制假现象:
一种是利用色泽接近田黄石、肌理似有萝卜纹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状,并用硬器点凿或置于硬砂中翻滚,然后沾上土或着色,再加蒸煮,使其颜色外形与无皮的田黄石相似。这种假田黄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细观察,其外表凿痕密布,终不自然。只要透过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为伪物。
第二种是假造石皮。或用颜料涂染,或用胶水调石粉涂抹其表,或泡药水高压加温,再经磨制,就像紧裹着石皮的田黄石。然而,这种假石皮松而脆,颗粒粗大,浑浊不透,干结如疤,难以受刀。辨认时,一经摸或加油,不久,其图文均不见。雕刻时也只能刻制组线条景物,而不能精雕细刻。
第三种是改变别的石种色泽,使它类似田黄石,又“巧妙”地使表层肌质变换成田黄石的“裹皮”,伪造成乌鸦皮田黄石,但其皮层浅薄如纸,这种假品,因皮色过于透明,皮质也过于细柔,所以易于识别。
第四种是利用某些质地与田黄石相似的石种进行冒充。这种冒品的识别,要求鉴别者必须熟悉几种与田黄相似的石种的特性,以便进行比较和鉴别。如掘性高山石与掘性都成坑石,通常都有萝卜纹,但前者石性较松,后者石质微坚,都不如田黄石温润。又如鲎箕石也属掘性高山,质松性燥,且外形多不呈卵状。再如旧洞善伯的黄色结晶体,虽可与田黄相比美,但没有石皮与萝卜纹,而且肌理时有金属砂点,有时还有“花生糕”浑点,与田黄相比,相去甚远。此外,黄色荔枝冻石因偶有石皮和萝卜纹,也常被石贾制成方章,冒称田黄冻,这种冒品要价极高,且因为没有人工痕迹,所以若非行家,不好识别,但细察之下,还是可以发现这种荔枝冻质地过于通灵,萝卜纹也较粗,缺乏田黄的稳重感。
近年,有关部门在研究田黄的内部成份中,用某种科学的方法,改变一些石材的分子结构,使其色泽与内部结构接近于田黄石,但终不能温润其质、丝纹其体,由此可见田黄石的天生丽质并非人工所能牵强达到。
石中之王田黄石
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田坑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被人们称之为“帝石”。
关于田黄石的由来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是凤凰鸟蛋所变……据说还有史书记载: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玉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一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这些官方的、民间的传说无疑给田黄石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田黄石质地宝洁、透明、通灵,肌里纹路隐约如丝,明显细致,宛如萝线纹。寿山石的筋格有好几种,而田黄石的筋格唯有红色盘格一种,在一块田黄石上表里的色调是可能变化的,因此,田黄石方章价值更高。将田黄石锯成方章,前人谓之“解石”,古人有“解石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这是因为田黄石很难从外表看出其色调是否表里一致,锯开来也许数倍增值,也许价落万丈。田黄石大多为卵状,故用手抚摸时会有圆顺温润之感,一块好的田黄石还须经艺术加工,加工的手法有薄意、浮雕、圆雕和制成方章。
近年来,田黄石日渐稀少价格扶摇直上,易金三倍之说早已过时。拍卖市场上田黄石价格火爆,一方几十克重的田黄旧印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件头稍大的上品,可以卖到几十万、上百万元。
田黄,这一数百年来一直受文人雅士所喜好的收藏“旧宠”,除了田黄本身蕴含了高雅、品位等文化内涵外,还因为田黄石材稀缺。田黄属传统雕刻石材寿山石中的上品,出产于福建寿山乡一条名为寿山溪的西边古沙层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开采历史。由于多年的开采,田黄石材已趋枯竭,石材价格猛涨。以前说“一两黄金一两田黄”,但时至今日,一两田黄的价格早已比一两黄金高出好几倍。据广州市文物总店的专家介绍,去年1克品相普通的田黄石材要价已达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