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ddshucheng.com,玲珑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归于俄国作家蒲宁之手, 在他最富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旧金山来的先生》当中, 描述了这样的景象:在“上等人”穷奢极欲的社交酒会里, 会有一些稀奇的东方面孔出没, 尽管他们罕言寡语、又大多容貌平淡且身材矮小, 但名流们根本无法移开他们狂热的目光, 因为这些黄种人身体里流着的可是古代帝王的血液!
1934年的深秋, 波涛绵起的大西洋上,龙的后裔,再度优雅地出现了。
和故事里的情节一样——同样来自旧金山的Lewin一家在返程美国的邮轮上,听说了此船上有中国流亡皇室的消息。卢温太太,年近五十,典型的美国女人, 如同诗人和小说家所描述的那样, “虽然对山水景色一窍不通, 然而却以旅行为荣”, 她在私人甲板上和另一位太太殷勤八卦:“真的吗?你也看见了?他们和我们在同一层船室, 早上我和他打了个照面,他的私人教师陪着他, 在大甲板上散步。”
她那有钱寡妇的女朋友既无儿也无女, 只有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侄女, 因此对这个问题极为不感兴趣,漫不经心地应付道:“是啊,这条航线上经常有亚洲王室微服私行。”日本的、缅甸的, 还有泰兰的。
“唔!他看上去还不到二十岁!”卢温太太不愿放弃这个话题,她详细地八卦到了这位“中国皇子”的具体消息,身高体重都不在话下,臂长和鞋码也一清二楚,以至于他丈夫怀疑她是否连某些不可描述的尺寸都打听到了。果然他老婆举起一粒剥了皮的葡萄,换个姿势开始骚扰老公:“雷蒙,你觉得呢?我听说他只是看上去年轻,其实只比我们丽莎大两岁而已。”
卢温先生斜眼看她矫揉造作的小拇指,努力学贵妇的样子翘成兰花形状,关键太胖又太短,不仅毫无风情,反而像没腌整齐的德国香肠,香肠本体又叫了一遍:“我在跟你说话呢,我看了晚餐的坐席,我们可以跟他坐在一起。”
卢温先生:“……唔。”
他觉得自己老婆脑子里可能进了屎。
Raymond Lewin,按照民国求信求雅的汉化习惯,他应该被译作“雷孟德”或者干脆就是“卢文雷”,他的发家史是一部美国金钱之梦的经典写照,你可以在许多名著的配角当中找到他的身影,诸如“Great Gatsby”、“American Tragedy”,等等等等:在上世纪《排华法案》颁布之前,他效命于太平洋公司,挥喝着成千上万的华工在内华达沙漠中修筑铁路——这是他人生当中相当引以为傲的一段经历,最富于美国人自我标榜的艰苦奋斗精神;之后,他在蒙大拿承包铜矿和银矿,靠这个又发了一笔大财。
他是美国上流社会不得不接受、但又嗤之以鼻的“new money”,和权贵阶层还差了一个踹不碎的玻璃天顶,这使他至今仍感到不满和不快,但要改变起来却也实在很困难!
他的毛病太多、要改善的东西也太多,因为在西部呆久了,他身上总是改不了地有些粗野习性跟狐臭似地从耳根腋下冒出来,甚至从他的姓氏就能看出他不大上流的犹太血统——为了改善这一点,他改信天主教,并娶了一个爱尔兰人的老婆(不过似乎并无鸟用),在两州参选议员(皆遭遇失败),给自己在大学里捐了一个雕像(后来发现州长也有,而且免费,还比自己的那座大),剩下的就是一些自我安慰性质的鸡零狗碎的努力,比如喜得千金的时候将其命名为奥匈帝国的那位绝代佳人(事实上和茜茜公主反着长)。
卢先生不爽地想:“名望这种狗屁东西……比起赚钱可真是麻烦多了。”
不过毕竟已经六十多岁的高龄,尽管保养得不赖,卢先生对人生已经有了“一切他妈的看淡”的决心。这次回美国,他刚刚结束在欧洲为期一年的旅行,一方面是国内经济惨淡、与其在家里坐观股市尿崩,还不如去意大利老夫聊发少年狂(不幸差点骚出梅毒来);另一方面也是为他那个二十好几还没着落的女儿碰碰运气。他的表姐的女儿嫁到了英国,从一个看上去就各种无能(包括生理)的子爵丈夫手里继承了一座庄园,但表姐一家深以为荣,昭告天下之后分分钟收到了纽约顶级派对的邀请函,并且听说外甥已经电光石火地发挥捆绑技能,在法学院里和某位名门小姐勾搭上了!
卢先生:“……fuck.”
其实并不想回家,回家就觉得好窝囊哦,但听说白银法案颁布之后市场又有起色了。
所以卢温先生还是决定回家。
而且他那女儿,有点太恨嫁了,法国男人太浪、意大利男人太骚、西班牙人太假英国人又太龟毛,卢先生担心他的奥匈佳人浪漫小说读得太多,别他妈在欧洲搞出个穷鬼小子爱上我,打电话确认了股市抬头的消息之后,他着急忙慌地叫仆人收拾行李,订了这张返回美国的船票。
当然,是坐头等舱。
卢先生:“唯一彰显身份的机会了……”
太阳渐渐沉落下去,金光浮动在海面上,一扫清晨时分阴暗的云翳,这是大西洋上最常见、但也最可贵的艳丽景象,碧蓝的波涛为夕阳染上绮艳的色彩,在碧蓝和霞红之间掺杂着白色,那是浪花的雪峰、以及鸥鸟。从南安普顿到纽约的这条航线上,鸥鸟见惯了庞大的客轮、以及在每一艘客轮上所到来的世界各地的客人,它们吃过所有船上的面包,看见过每一艘船上所发生的短暂的恋情、用小小的黑眼睛目睹那些传奇大轮的破浪迎风和沉没——此时它们鼓动翅膀,在船尾借风而行,像一群敬业的道具演员,它们无思无虑地给夕暮的天空增添斑点样的活泼的色彩,近乎于德加和莫奈的笔法,使这段无聊且沉闷的航程在“亚洲王子”的新闻之外,还有一点传统的保留情趣。
“太阳落下去了……”卢温夫人高兴地望向窗外,“要准备晚餐了。”
其实离晚餐还有两个小时,但女人化妆要折腾很久,卢先生暗搓搓地翻了一眼他那又高又大的爱尔兰老婆,心想这娘们一定在计划些啥。
她们口中所说的“中国皇子”,其实所有人都在谈论,毕竟并不是每一次旅程都有机会碰见这样的传奇——皇帝和王后固然也会坐船,但那和犹太商人以及爱尔兰老婆永远毫无关系。早上的时候,他们在甲板上例行公事地散步,无论什么舱位的乘客都要应着起床号出来运动和做早操,十一点之前,甲板和走廊是他们的社交场所,可以在这里玩些无伤大雅的健康游戏。
卢温一家在船头那里碰见了皇子殿下。
和大部分东亚人一样,殿下生得非常娇小,一双含情似梦的黑眼睛,睫毛异常浓密,因此看起来还有点像中亚人,略微鬈曲的黑发柔顺地梳开,皮肤十分洁白,不是印第安人的那种姜黄色——因为海风清冷,他的耳朵微微泛红,这在他老婆脸上是常见的粗糙,但也许是人种的原因,殿下的红耳朵却有一种养尊处优的娇贵感,透明地、朦胧好像意大利玻璃。
一位高大的侍应陪同着殿下,卢温夫人打听到他是殿下的“私人教师”,会说英语和日本语。他也是一位美男子,不知是否符合中国宫廷的审美,但显然,他高大、健壮、俊朗,总之是符合卢太太的审美了,卢太太一见他就立刻发生好感:“这是一个受过高等教养的有学问的人,跟你雇的那些猪仔不一样!”
卢先生:老娘们儿怎么净给我整些添堵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他们两人站在甲板上,是一种优美而独特的东方情调,教师像传闻中的“太监”那样,微微含着胸,用中文低声地给殿下做讲解——靠得很近,以至于看起来简直像是情人,因为殿下实在很柔美!
卢先生原本不欲打扰,不料殿下看见了他们,非常温柔地,他向他们点头一笑。
那位宫廷教师也直起身来,脱帽行礼。
——这可就不能视而不见啦!
“能见到您真荣幸,您也是刚从欧洲结束旅行吗?”卢温太太慌忙拿话攀谈,“今天海风真大。”
殿下没有理睬她,只向家庭教师轻声说了一句什么,教师转过脸来,用并不纯正但很熟练的英语答道:“殿下还没有完全地学习英文,他说见到您和卢温先生也很愉快。”
卢太太受宠若惊,只有卢先生在一边不爽,觉得这开场白既尬又挫,完全不能体现自己的身份,他对中国人一向颐指气使以至于生杀予夺,要不是眼前这位身份特殊,他就要把对待华工的那套行头拿出来了——当然,毕竟身份不一样。
他握着手套插口:“您一定是在给殿下讲解大西洋的地理,是吗?这方面我倒是非常了解。”
“不,殿下想知道这艘船的故事。”
卢温夫妇都笑道:“的确,这是奥林匹克号呀。”他们在甲板边的太阳椅上坐下,“如果要说传奇,它的姐妹船才是真正的传奇。”
他们所说的姐妹船,即是在1912年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这其实也是奥林匹克号上最白烂的话题,事隔二十多年,它已经从礼仪性的“必须回避的话题”变成“必谈节目之一”,没话可聊就要聊这个——乘客们倒也不怕翻船。卢先生12年的时候在Titanic上托运了一整箱的珠宝,沉没之后心痛了好久,因此自觉在这个话题上非常有的聊。他向殿下详尽描述了那天前往港口所看见的惨痛情形,从卡帕西亚号上“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同事喜获生还”,“但珠宝完全丢失,里面还有定做的丝绸婚纱,因此延误了我第三个儿子的婚礼。”
因为珠宝丢失,所以还敲了保险公司一笔竹杠,当然这个不在谈话内容里。
他说一句,教师就快速地翻译一句,这真是一种操蛋的聊天形式——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给卢温夫妇带来了外交般的异样体验,因此不仅不觉得厌烦,反而倍感兴趣。
殿下以极好的耐心含情脉脉地聆听,露出叹惋和惊讶的神情,不时地,他还向卢先生报以柔和的微笑。
卢先生心情大好,暗暗心道:“无论哪里的贵族都是一样的……有过人之处,不过中国人似乎特别有谦逊的美德。”
可惜他自己并无这样的美德,说到得意处,忍不住就要卖弄他那仅有的一点历史人文,也不管这话是否得罪人:“说起来非常巧合,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1912这一年,您的王朝也结束了。”带着一点漫不经心、一种评价尘封往事的神情,他向清晨的浪涛感慨,“大船的沉没是多么相似呀。”
教师笑了笑,脱口答道:
“但她还会再起航。”
——比泰坦尼克更年长的奥林匹克号,如今仍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延续白星航线的光荣与辉煌。
这句话答得十分柔中带刚。
卢温先生不禁有些另眼相看。
直到晚上,卢太太还在回味家庭教师的这句话:“雷蒙,这句话多有宫廷教养……不过他那发音真有点儿怪,既不是英国口音,跟我们也不像。”
你是爱尔兰大碴子,像个屁,卢先生不咸不淡地敷衍:“亚洲人的英语就是这样……这已经算好的了,你没听过Sergiy说话吗?他们俩像是一个腔调。”
赛尔吉先生是卢老爷的朋友,在新南威尔士经营羊毛生意。
卢太太深以为然:“也许他是跟悉尼人学的英语,倒也不算难听——你快一点,我去看看丽莎打扮得怎么样。”
卢老爷听出她的言外之意,心里有点不痛快和不耐烦:“你一定要跟他们坐在一起?”
“为什么不呢?大家都想跟他坐一张桌子,对丽莎来说,也是个机会。”
“蠢东西,中国已经没有皇室了……”卢老爷抠着领口的水晶扣子,“现在是新政府主持行政,这种有名无实的贵族有什么可结交的?”
“就是因为你总是这么不操心,所以选举也失败、婚事也不成。”卢太太也不生气,“有名无实,好过连名望也没有,再说了,他们不是刚刚成立新帝国吗?”
她指的是刚登上《时代》封面的满洲皇帝。
卢老爷心说这却有点道理!不过他不大想听从老婆的意见,还想反驳“但那是中国人,又不是不列颠人”,卢太太打断他那还没出口的话:“我也没有说一定要怎样……交际一下总是不错的,就冲他的教养,交交朋友总是好的。我听说他们会在纽约长住,殿下预备读大学——你嘛,买股票是懂得在低处买,结交人情,你就不如我了。”说完又催:“快点,别让我们等你。”
然后她就拱进里间去了。
房间里传来她那叽里咕噜的大嗓门,内容无非是胭脂堆里的指点江山,督促奥匈佳人的妆容头发。
卢老爷不爽地站在门口,把个水晶扣子挠来挠去,想:“这个蠢婆娘,满洲王室是日本人的傀儡,有什么意义呢……但跟这人交朋友,至少能给我镀镀金。”想起《时代》周刊上那个面目呆板的满洲皇帝,又想:“日本人真是鬼一样的审美,他们选择的那一个,还不如这个看上去赏心悦目,不过这个的确有点太柔弱了。”
说着,他照照镜子,感觉自己还比较更有他妈的帝王之相,顺便做好了和殿下共进晚餐的准备。
扣子也终于扣上了!
七点钟的号声响起来了,它告诉人们,晚宴开始了。寒冷的大洋上,船舱底部是矿坑一样的炎热沸腾,顶层则像珠宝盒一样、从每一个流线型的舷窗里透出花朵掩映的璀璨光亮,倒比前些天要明亮得多、芳香得多,似乎用了格外多的百合,电灯也像是用心擦过了。唯有弦乐队的演奏一如既往地轻柔。通往宴会厅的走廊里,前赴后继的全是水蛭一样的燕尾服,以及贵妇人们反季节以至于反人类的纱衣罗裙,窸窣相接,给橡木地板镶嵌了一条繁复的蕾丝边。
卢温家的茜茜公主终于姗姗来迟地出场,打扮得倒不算出格——刚从巴黎带回来的古典式的长裙,颇富于希腊风情,头上插着毛,混搭埃及风味,妆容也很妥帖,坐在殿下身边,两人如同一幅油画——《耶稣诞生之夜》。
殿下像圣母,佳人像马。
卢老爷:“……”还不如不要坐在一起。
——好啦也不至于那么惨烈啦!涂涂抹抹还是可以看的!再说仪态也不差。
茜茜公主含羞带怯,力图表现得“安静而高贵”,为了避免被同席的另外两家人抢话,卢太太只得努力主持话题。先谈了奥林匹克号新装潢的舞厅,以前白星的巨轮三姐妹是没有舞厅设置的,但今年改装了,然后就拐弯抹角地问起殿下在纽约打算做什么。
殿下向另一家的林太太答道:“我还在考虑,总管建议我先做一些投资。”
“……”这是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惹!
但殿下不肯继续说下去了,情绪不高的样子,于是众人只好又旁敲侧击地,又问那位总管兼家庭教师。
“所以,您在哪里就学呢?”
“Cambridge.”
这是个不错的身价,它让卢老爷的表情没有滑向失望,保持了愉快的温度:“Economics?”
“Literature.”这位总管和家庭教师灵巧地捻动银餐刀,向身后的侍应比了一个“不”的姿势,表示他不需要虾肉——他的行动里有一种颇为舒展的自信、还有一些位居人下、因此刻意收... -->>
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归于俄国作家蒲宁之手, 在他最富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旧金山来的先生》当中, 描述了这样的景象:在“上等人”穷奢极欲的社交酒会里, 会有一些稀奇的东方面孔出没, 尽管他们罕言寡语、又大多容貌平淡且身材矮小, 但名流们根本无法移开他们狂热的目光, 因为这些黄种人身体里流着的可是古代帝王的血液!
1934年的深秋, 波涛绵起的大西洋上,龙的后裔,再度优雅地出现了。
和故事里的情节一样——同样来自旧金山的Lewin一家在返程美国的邮轮上,听说了此船上有中国流亡皇室的消息。卢温太太,年近五十,典型的美国女人, 如同诗人和小说家所描述的那样, “虽然对山水景色一窍不通, 然而却以旅行为荣”, 她在私人甲板上和另一位太太殷勤八卦:“真的吗?你也看见了?他们和我们在同一层船室, 早上我和他打了个照面,他的私人教师陪着他, 在大甲板上散步。”
她那有钱寡妇的女朋友既无儿也无女, 只有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侄女, 因此对这个问题极为不感兴趣,漫不经心地应付道:“是啊,这条航线上经常有亚洲王室微服私行。”日本的、缅甸的, 还有泰兰的。
“唔!他看上去还不到二十岁!”卢温太太不愿放弃这个话题,她详细地八卦到了这位“中国皇子”的具体消息,身高体重都不在话下,臂长和鞋码也一清二楚,以至于他丈夫怀疑她是否连某些不可描述的尺寸都打听到了。果然他老婆举起一粒剥了皮的葡萄,换个姿势开始骚扰老公:“雷蒙,你觉得呢?我听说他只是看上去年轻,其实只比我们丽莎大两岁而已。”
卢温先生斜眼看她矫揉造作的小拇指,努力学贵妇的样子翘成兰花形状,关键太胖又太短,不仅毫无风情,反而像没腌整齐的德国香肠,香肠本体又叫了一遍:“我在跟你说话呢,我看了晚餐的坐席,我们可以跟他坐在一起。”
卢温先生:“……唔。”
他觉得自己老婆脑子里可能进了屎。
Raymond Lewin,按照民国求信求雅的汉化习惯,他应该被译作“雷孟德”或者干脆就是“卢文雷”,他的发家史是一部美国金钱之梦的经典写照,你可以在许多名著的配角当中找到他的身影,诸如“Great Gatsby”、“American Tragedy”,等等等等:在上世纪《排华法案》颁布之前,他效命于太平洋公司,挥喝着成千上万的华工在内华达沙漠中修筑铁路——这是他人生当中相当引以为傲的一段经历,最富于美国人自我标榜的艰苦奋斗精神;之后,他在蒙大拿承包铜矿和银矿,靠这个又发了一笔大财。
他是美国上流社会不得不接受、但又嗤之以鼻的“new money”,和权贵阶层还差了一个踹不碎的玻璃天顶,这使他至今仍感到不满和不快,但要改变起来却也实在很困难!
他的毛病太多、要改善的东西也太多,因为在西部呆久了,他身上总是改不了地有些粗野习性跟狐臭似地从耳根腋下冒出来,甚至从他的姓氏就能看出他不大上流的犹太血统——为了改善这一点,他改信天主教,并娶了一个爱尔兰人的老婆(不过似乎并无鸟用),在两州参选议员(皆遭遇失败),给自己在大学里捐了一个雕像(后来发现州长也有,而且免费,还比自己的那座大),剩下的就是一些自我安慰性质的鸡零狗碎的努力,比如喜得千金的时候将其命名为奥匈帝国的那位绝代佳人(事实上和茜茜公主反着长)。
卢先生不爽地想:“名望这种狗屁东西……比起赚钱可真是麻烦多了。”
不过毕竟已经六十多岁的高龄,尽管保养得不赖,卢先生对人生已经有了“一切他妈的看淡”的决心。这次回美国,他刚刚结束在欧洲为期一年的旅行,一方面是国内经济惨淡、与其在家里坐观股市尿崩,还不如去意大利老夫聊发少年狂(不幸差点骚出梅毒来);另一方面也是为他那个二十好几还没着落的女儿碰碰运气。他的表姐的女儿嫁到了英国,从一个看上去就各种无能(包括生理)的子爵丈夫手里继承了一座庄园,但表姐一家深以为荣,昭告天下之后分分钟收到了纽约顶级派对的邀请函,并且听说外甥已经电光石火地发挥捆绑技能,在法学院里和某位名门小姐勾搭上了!
卢先生:“……fuck.”
其实并不想回家,回家就觉得好窝囊哦,但听说白银法案颁布之后市场又有起色了。
所以卢温先生还是决定回家。
而且他那女儿,有点太恨嫁了,法国男人太浪、意大利男人太骚、西班牙人太假英国人又太龟毛,卢先生担心他的奥匈佳人浪漫小说读得太多,别他妈在欧洲搞出个穷鬼小子爱上我,打电话确认了股市抬头的消息之后,他着急忙慌地叫仆人收拾行李,订了这张返回美国的船票。
当然,是坐头等舱。
卢先生:“唯一彰显身份的机会了……”
太阳渐渐沉落下去,金光浮动在海面上,一扫清晨时分阴暗的云翳,这是大西洋上最常见、但也最可贵的艳丽景象,碧蓝的波涛为夕阳染上绮艳的色彩,在碧蓝和霞红之间掺杂着白色,那是浪花的雪峰、以及鸥鸟。从南安普顿到纽约的这条航线上,鸥鸟见惯了庞大的客轮、以及在每一艘客轮上所到来的世界各地的客人,它们吃过所有船上的面包,看见过每一艘船上所发生的短暂的恋情、用小小的黑眼睛目睹那些传奇大轮的破浪迎风和沉没——此时它们鼓动翅膀,在船尾借风而行,像一群敬业的道具演员,它们无思无虑地给夕暮的天空增添斑点样的活泼的色彩,近乎于德加和莫奈的笔法,使这段无聊且沉闷的航程在“亚洲王子”的新闻之外,还有一点传统的保留情趣。
“太阳落下去了……”卢温夫人高兴地望向窗外,“要准备晚餐了。”
其实离晚餐还有两个小时,但女人化妆要折腾很久,卢先生暗搓搓地翻了一眼他那又高又大的爱尔兰老婆,心想这娘们一定在计划些啥。
她们口中所说的“中国皇子”,其实所有人都在谈论,毕竟并不是每一次旅程都有机会碰见这样的传奇——皇帝和王后固然也会坐船,但那和犹太商人以及爱尔兰老婆永远毫无关系。早上的时候,他们在甲板上例行公事地散步,无论什么舱位的乘客都要应着起床号出来运动和做早操,十一点之前,甲板和走廊是他们的社交场所,可以在这里玩些无伤大雅的健康游戏。
卢温一家在船头那里碰见了皇子殿下。
和大部分东亚人一样,殿下生得非常娇小,一双含情似梦的黑眼睛,睫毛异常浓密,因此看起来还有点像中亚人,略微鬈曲的黑发柔顺地梳开,皮肤十分洁白,不是印第安人的那种姜黄色——因为海风清冷,他的耳朵微微泛红,这在他老婆脸上是常见的粗糙,但也许是人种的原因,殿下的红耳朵却有一种养尊处优的娇贵感,透明地、朦胧好像意大利玻璃。
一位高大的侍应陪同着殿下,卢温夫人打听到他是殿下的“私人教师”,会说英语和日本语。他也是一位美男子,不知是否符合中国宫廷的审美,但显然,他高大、健壮、俊朗,总之是符合卢太太的审美了,卢太太一见他就立刻发生好感:“这是一个受过高等教养的有学问的人,跟你雇的那些猪仔不一样!”
卢先生:老娘们儿怎么净给我整些添堵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他们两人站在甲板上,是一种优美而独特的东方情调,教师像传闻中的“太监”那样,微微含着胸,用中文低声地给殿下做讲解——靠得很近,以至于看起来简直像是情人,因为殿下实在很柔美!
卢先生原本不欲打扰,不料殿下看见了他们,非常温柔地,他向他们点头一笑。
那位宫廷教师也直起身来,脱帽行礼。
——这可就不能视而不见啦!
“能见到您真荣幸,您也是刚从欧洲结束旅行吗?”卢温太太慌忙拿话攀谈,“今天海风真大。”
殿下没有理睬她,只向家庭教师轻声说了一句什么,教师转过脸来,用并不纯正但很熟练的英语答道:“殿下还没有完全地学习英文,他说见到您和卢温先生也很愉快。”
卢太太受宠若惊,只有卢先生在一边不爽,觉得这开场白既尬又挫,完全不能体现自己的身份,他对中国人一向颐指气使以至于生杀予夺,要不是眼前这位身份特殊,他就要把对待华工的那套行头拿出来了——当然,毕竟身份不一样。
他握着手套插口:“您一定是在给殿下讲解大西洋的地理,是吗?这方面我倒是非常了解。”
“不,殿下想知道这艘船的故事。”
卢温夫妇都笑道:“的确,这是奥林匹克号呀。”他们在甲板边的太阳椅上坐下,“如果要说传奇,它的姐妹船才是真正的传奇。”
他们所说的姐妹船,即是在1912年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这其实也是奥林匹克号上最白烂的话题,事隔二十多年,它已经从礼仪性的“必须回避的话题”变成“必谈节目之一”,没话可聊就要聊这个——乘客们倒也不怕翻船。卢先生12年的时候在Titanic上托运了一整箱的珠宝,沉没之后心痛了好久,因此自觉在这个话题上非常有的聊。他向殿下详尽描述了那天前往港口所看见的惨痛情形,从卡帕西亚号上“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同事喜获生还”,“但珠宝完全丢失,里面还有定做的丝绸婚纱,因此延误了我第三个儿子的婚礼。”
因为珠宝丢失,所以还敲了保险公司一笔竹杠,当然这个不在谈话内容里。
他说一句,教师就快速地翻译一句,这真是一种操蛋的聊天形式——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给卢温夫妇带来了外交般的异样体验,因此不仅不觉得厌烦,反而倍感兴趣。
殿下以极好的耐心含情脉脉地聆听,露出叹惋和惊讶的神情,不时地,他还向卢先生报以柔和的微笑。
卢先生心情大好,暗暗心道:“无论哪里的贵族都是一样的……有过人之处,不过中国人似乎特别有谦逊的美德。”
可惜他自己并无这样的美德,说到得意处,忍不住就要卖弄他那仅有的一点历史人文,也不管这话是否得罪人:“说起来非常巧合,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1912这一年,您的王朝也结束了。”带着一点漫不经心、一种评价尘封往事的神情,他向清晨的浪涛感慨,“大船的沉没是多么相似呀。”
教师笑了笑,脱口答道:
“但她还会再起航。”
——比泰坦尼克更年长的奥林匹克号,如今仍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延续白星航线的光荣与辉煌。
这句话答得十分柔中带刚。
卢温先生不禁有些另眼相看。
直到晚上,卢太太还在回味家庭教师的这句话:“雷蒙,这句话多有宫廷教养……不过他那发音真有点儿怪,既不是英国口音,跟我们也不像。”
你是爱尔兰大碴子,像个屁,卢先生不咸不淡地敷衍:“亚洲人的英语就是这样……这已经算好的了,你没听过Sergiy说话吗?他们俩像是一个腔调。”
赛尔吉先生是卢老爷的朋友,在新南威尔士经营羊毛生意。
卢太太深以为然:“也许他是跟悉尼人学的英语,倒也不算难听——你快一点,我去看看丽莎打扮得怎么样。”
卢老爷听出她的言外之意,心里有点不痛快和不耐烦:“你一定要跟他们坐在一起?”
“为什么不呢?大家都想跟他坐一张桌子,对丽莎来说,也是个机会。”
“蠢东西,中国已经没有皇室了……”卢老爷抠着领口的水晶扣子,“现在是新政府主持行政,这种有名无实的贵族有什么可结交的?”
“就是因为你总是这么不操心,所以选举也失败、婚事也不成。”卢太太也不生气,“有名无实,好过连名望也没有,再说了,他们不是刚刚成立新帝国吗?”
她指的是刚登上《时代》封面的满洲皇帝。
卢老爷心说这却有点道理!不过他不大想听从老婆的意见,还想反驳“但那是中国人,又不是不列颠人”,卢太太打断他那还没出口的话:“我也没有说一定要怎样……交际一下总是不错的,就冲他的教养,交交朋友总是好的。我听说他们会在纽约长住,殿下预备读大学——你嘛,买股票是懂得在低处买,结交人情,你就不如我了。”说完又催:“快点,别让我们等你。”
然后她就拱进里间去了。
房间里传来她那叽里咕噜的大嗓门,内容无非是胭脂堆里的指点江山,督促奥匈佳人的妆容头发。
卢老爷不爽地站在门口,把个水晶扣子挠来挠去,想:“这个蠢婆娘,满洲王室是日本人的傀儡,有什么意义呢……但跟这人交朋友,至少能给我镀镀金。”想起《时代》周刊上那个面目呆板的满洲皇帝,又想:“日本人真是鬼一样的审美,他们选择的那一个,还不如这个看上去赏心悦目,不过这个的确有点太柔弱了。”
说着,他照照镜子,感觉自己还比较更有他妈的帝王之相,顺便做好了和殿下共进晚餐的准备。
扣子也终于扣上了!
七点钟的号声响起来了,它告诉人们,晚宴开始了。寒冷的大洋上,船舱底部是矿坑一样的炎热沸腾,顶层则像珠宝盒一样、从每一个流线型的舷窗里透出花朵掩映的璀璨光亮,倒比前些天要明亮得多、芳香得多,似乎用了格外多的百合,电灯也像是用心擦过了。唯有弦乐队的演奏一如既往地轻柔。通往宴会厅的走廊里,前赴后继的全是水蛭一样的燕尾服,以及贵妇人们反季节以至于反人类的纱衣罗裙,窸窣相接,给橡木地板镶嵌了一条繁复的蕾丝边。
卢温家的茜茜公主终于姗姗来迟地出场,打扮得倒不算出格——刚从巴黎带回来的古典式的长裙,颇富于希腊风情,头上插着毛,混搭埃及风味,妆容也很妥帖,坐在殿下身边,两人如同一幅油画——《耶稣诞生之夜》。
殿下像圣母,佳人像马。
卢老爷:“……”还不如不要坐在一起。
——好啦也不至于那么惨烈啦!涂涂抹抹还是可以看的!再说仪态也不差。
茜茜公主含羞带怯,力图表现得“安静而高贵”,为了避免被同席的另外两家人抢话,卢太太只得努力主持话题。先谈了奥林匹克号新装潢的舞厅,以前白星的巨轮三姐妹是没有舞厅设置的,但今年改装了,然后就拐弯抹角地问起殿下在纽约打算做什么。
殿下向另一家的林太太答道:“我还在考虑,总管建议我先做一些投资。”
“……”这是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惹!
但殿下不肯继续说下去了,情绪不高的样子,于是众人只好又旁敲侧击地,又问那位总管兼家庭教师。
“所以,您在哪里就学呢?”
“Cambridge.”
这是个不错的身价,它让卢老爷的表情没有滑向失望,保持了愉快的温度:“Economics?”
“Literature.”这位总管和家庭教师灵巧地捻动银餐刀,向身后的侍应比了一个“不”的姿势,表示他不需要虾肉——他的行动里有一种颇为舒展的自信、还有一些位居人下、因此刻意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