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学校的影响(2) (1/2)
顶点小说网 www.ddshucheng.com,自卑与超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常常用各种各样的测试来了解并研究一个孩子在心理、性格和行为上的发展。其实,诸如智力测验之类的东西,可以作为救助孩子的有效方式。比如,老师希望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留级,结果,通过智力测验后居然发现他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然而,我们也要认清一点,我们无法对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进行准确的预测,智力测试只能用来了解孩子,并找出帮助他提升的方式。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孩子的智商并不低,一旦找出合适的方法,就可以让他产生我们期望的变化。通过测试,我们发现,如果让孩子们熟悉并发掘出智力测验中的有趣之处,并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考试经验,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他们的智商。所以说,在儿童未来的发展中,智商并不能被当作命运或遗传决定的限制因素。
无论是儿童自己还是他的父母,都不应该知道他的智商。由于他们不知道智力测试的真正目的,往往会误认为这就是对孩子最后的裁决。其实,对教育造成很大阻碍的,并不是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各种限制,而是他认为自己具有哪些限制。如果让一个儿童知道自己的智力较低,他就会丧失信心,我们就无法提供鼓励并帮他扭转自己的想法,或者消除他所认为的自己具有的各种限制。
其实,对于学生的成绩排名,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方法。老师常常会认为如果他将很糟糕的成绩单发给一个学生,就可以激励他奋发图强。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孩子可能就不敢将成绩单带回去了。他要么会偷偷改掉成绩单,要么就是不敢回家,某些心灵脆弱的孩子甚至会想到自杀,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虽然,对于孩子的家庭生活,老师是不必负责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不考虑这些因素的原因。假如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孩子带着这样的成绩单回去肯定会受到指责。如果老师的要求宽松一些,儿童就可能会找到信心并且继续奋斗。如果一个孩子的成绩总是停留在差生的行列里,周围的同学会认为他非常差劲,而他自己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非常没用。可是,就算是差生,也会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事实证明,如果方法得当,我们完全可以让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找到信心并获得巨大的成功。
有这样一个现象,非常有趣:就算孩子们没有看到彼此的成绩,他们互相之间的了解也是非常精确的。他们知道在班级中,各门学科的佼佼者分别是谁,他们也能够为自己准确地定位。他们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进步的空间。他们眼看着别人不断进步,自己却望尘莫及。如果说一个孩子的性格非常倔犟,他会将这样的想法带到以后的生活中,就算是长大成人了,他也会时常比较自己与成功者之间的差距,觉得自己必须保持这样的状态——他们习惯于排在首位,排在中间或者是排在别人的后面。这说明他们为自己设定了下限、乐观的最大程度,以及可以活动的区域范围。我们都知道,上班时业绩不佳的人也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位置并取得巨大的成就的。我们理应让孩子们了解到自我设限的行为是错误的,作为老师和学生,也应该避免迷信“儿童获得进步是因为他的天生禀赋”之类的观点。
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会犯各种错误,最糟糕的一种就是认为遗传因素可以限制孩子的发展,这只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管教失败的借口罢了。由于这个借口,他们不必为自己对孩子的任何影响而担负责任。我们应该抵制这样一条不负责任的做法。一个教育者,如果将遗传作为限制儿童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原因,那么,我们真的无法期待他能够在岗位上做出多高的成就。假如他发现他的心态和行为能够对孩子造成影响,他就不会再用这样的借口来推卸责任。
我们在这里所谈的遗传不是身体上的,与器官缺陷无关。
对遗传为心理带来的影响的研究,是个体心理学中才会涉及的。孩子能够了解自身器官的功能,并且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有哪些因素可以限制自身的发展;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受到器官残缺的困扰,我们就要让他认识到这并不说明他在智力或性格方面同样会受到限制。我们已经了解到,同样是残缺,有些人会将它看作激励自己奋斗的因素,而有些人却将它视为一种自身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在我刚开始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有很多人都反对我,说我的主张并不科学,只是个人的片面看法。可是,我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并且,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如今,有一些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也不约而同地提出这样的观点,他们觉得遗传对性格的影响只是一种延续了几千年的迷信。这样的理论是来自人类想要推卸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信奉宿命论。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论及“性恶论”。这显然是一种无法站住脚的观点,坚持这个观点的大多是那些想要逃避责任的人。就像其他的性格特点一样,脱离社会环境的“善和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些都是人类在社会中与人相交往的结果,这其实是一种判断事物的标准,无非是妨碍还是顾全他人的利益。孩子在降临于世之前,并不能接触到社会环境,而在出生后,他的潜能就有可能让他朝任何方向发展。他所处的环境或者是自身感受到的各种感觉,以及对于这些感觉的解释,是他作出决定的主要依据。另外,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小看的。
人类遗传的其他心理功能虽然不明显,却也是同样的道理。兴趣在心理功能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
我们常常用各种各样的测试来了解并研究一个孩子在心理、性格和行为上的发展。其实,诸如智力测验之类的东西,可以作为救助孩子的有效方式。比如,老师希望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留级,结果,通过智力测验后居然发现他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然而,我们也要认清一点,我们无法对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进行准确的预测,智力测试只能用来了解孩子,并找出帮助他提升的方式。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孩子的智商并不低,一旦找出合适的方法,就可以让他产生我们期望的变化。通过测试,我们发现,如果让孩子们熟悉并发掘出智力测验中的有趣之处,并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考试经验,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他们的智商。所以说,在儿童未来的发展中,智商并不能被当作命运或遗传决定的限制因素。
无论是儿童自己还是他的父母,都不应该知道他的智商。由于他们不知道智力测试的真正目的,往往会误认为这就是对孩子最后的裁决。其实,对教育造成很大阻碍的,并不是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各种限制,而是他认为自己具有哪些限制。如果让一个儿童知道自己的智力较低,他就会丧失信心,我们就无法提供鼓励并帮他扭转自己的想法,或者消除他所认为的自己具有的各种限制。
其实,对于学生的成绩排名,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方法。老师常常会认为如果他将很糟糕的成绩单发给一个学生,就可以激励他奋发图强。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孩子可能就不敢将成绩单带回去了。他要么会偷偷改掉成绩单,要么就是不敢回家,某些心灵脆弱的孩子甚至会想到自杀,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虽然,对于孩子的家庭生活,老师是不必负责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不考虑这些因素的原因。假如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孩子带着这样的成绩单回去肯定会受到指责。如果老师的要求宽松一些,儿童就可能会找到信心并且继续奋斗。如果一个孩子的成绩总是停留在差生的行列里,周围的同学会认为他非常差劲,而他自己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非常没用。可是,就算是差生,也会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事实证明,如果方法得当,我们完全可以让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找到信心并获得巨大的成功。
有这样一个现象,非常有趣:就算孩子们没有看到彼此的成绩,他们互相之间的了解也是非常精确的。他们知道在班级中,各门学科的佼佼者分别是谁,他们也能够为自己准确地定位。他们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进步的空间。他们眼看着别人不断进步,自己却望尘莫及。如果说一个孩子的性格非常倔犟,他会将这样的想法带到以后的生活中,就算是长大成人了,他也会时常比较自己与成功者之间的差距,觉得自己必须保持这样的状态——他们习惯于排在首位,排在中间或者是排在别人的后面。这说明他们为自己设定了下限、乐观的最大程度,以及可以活动的区域范围。我们都知道,上班时业绩不佳的人也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位置并取得巨大的成就的。我们理应让孩子们了解到自我设限的行为是错误的,作为老师和学生,也应该避免迷信“儿童获得进步是因为他的天生禀赋”之类的观点。
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会犯各种错误,最糟糕的一种就是认为遗传因素可以限制孩子的发展,这只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管教失败的借口罢了。由于这个借口,他们不必为自己对孩子的任何影响而担负责任。我们应该抵制这样一条不负责任的做法。一个教育者,如果将遗传作为限制儿童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原因,那么,我们真的无法期待他能够在岗位上做出多高的成就。假如他发现他的心态和行为能够对孩子造成影响,他就不会再用这样的借口来推卸责任。
我们在这里所谈的遗传不是身体上的,与器官缺陷无关。
对遗传为心理带来的影响的研究,是个体心理学中才会涉及的。孩子能够了解自身器官的功能,并且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有哪些因素可以限制自身的发展;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受到器官残缺的困扰,我们就要让他认识到这并不说明他在智力或性格方面同样会受到限制。我们已经了解到,同样是残缺,有些人会将它看作激励自己奋斗的因素,而有些人却将它视为一种自身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在我刚开始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有很多人都反对我,说我的主张并不科学,只是个人的片面看法。可是,我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并且,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如今,有一些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也不约而同地提出这样的观点,他们觉得遗传对性格的影响只是一种延续了几千年的迷信。这样的理论是来自人类想要推卸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信奉宿命论。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论及“性恶论”。这显然是一种无法站住脚的观点,坚持这个观点的大多是那些想要逃避责任的人。就像其他的性格特点一样,脱离社会环境的“善和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些都是人类在社会中与人相交往的结果,这其实是一种判断事物的标准,无非是妨碍还是顾全他人的利益。孩子在降临于世之前,并不能接触到社会环境,而在出生后,他的潜能就有可能让他朝任何方向发展。他所处的环境或者是自身感受到的各种感觉,以及对于这些感觉的解释,是他作出决定的主要依据。另外,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小看的。
人类遗传的其他心理功能虽然不明显,却也是同样的道理。兴趣在心理功能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